加强实验室与职能部门共建 拓展支部交流新渠道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研究所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以来,作为整改措施之一,为了进一步缩短机关与实验室职工间的距离,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不断拓展活动渠道,运用多种载体,加强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机关一支部和第四研究室从共建入手,很好地践行了科技人员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

上海微系统所机关一支部由所党政办和人才教育处两个部门组成,共有党员21名;无线传感网实验室党支部(以下简称四室党支部)是从事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单元,现有党员20名(含职工和学生)。

为了进一步加强职能部门与实验室的沟通和交流,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推进管理与科研工作的渗透融合,上海微系统所机关一支部和四室党支部于2012年5月12日,举行了“携手共建创新路”的结对共建签约活动,旨在通过共建模式,进一步拓展支部活动的形式。

一、具体做法:

共建活动的目的是加强了解,促进沟通,作为一个国立研究所,科研、管理是研究所最主要的工作,党的工作、支部工作就必须围绕中心工作。在保证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支部每年年初都会确定一个工作计划,有重点、有亮点地明确共建方案,力争抓住重点,确保取得实效。

(一)举行外场试验队凯旋先进事迹报告对接会

2012年5月12日,签署协议以后,作为共建活动的一项内容,举行了欢迎实验室科技人员凯旋归来先进事迹报告会,外场试验队员、党员代表童官军介绍了他们在基地的工作、生活情况。实验室主任袁晓兵介绍了年轻队员们在环境恶劣、任务繁重、生活枯燥的前提下,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出色地完成阶段性工作的情况。通过这次活动,让大家感受到,在四室的年轻党员中,有一种震撼力,看到了一种团结、凝聚的精神,尤其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他们身上发扬光大,这次活动,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形成了比学赶帮的文化氛围,使大家赶有目标,做有动力。

(二)举行共建交流报告会,促进彼此互动交流

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部门与实验室的沟通和交流,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推进管理与科研的渗透融合,2012年12月9日下午,机关一支部和四室党支部根据《结对共建协议书》的要求,联合举办了共建交流报告会。两个支部的党员参加了会议,党政办保密主管贾泽英就保密工作的重要性,怎样做好保密工作进行了专题介绍;人才教育处赵玲以四室为案例,分析了四室人力资源的现状、职工转聘的要点、人才项目的情况以及岗位竞聘的布局等;汽车电子中心的秦英安介绍了中心目前的科研布局;四室的邱云舟介绍了实验室承担国家项目的进展及未来工作目标。随后,就各自的工作开展了互动交流,

通过这次活动,大家交上朋友,实验室的科技人员深入了解了保密工作的关键要点以及职称评审和岗位聘任的关键;作为职能部门的年轻职工初步把握了物联网技术和未来发展的态势。一致表示,作为一个很好的平台,在以后的共建活动中,将创建更多的载体,丰富活动内容。

(三)组织辩论赛,通过思想碰撞,达到更多理解支持

根据2013年初的工作计划,5月14日下午,机关一支部与四室党支部举行了题为“科研与管理,孰轻?孰重?”的辩论赛。机关一支部黄异、赵玲、贾泽英和四室党支部张鑫、童琦、谢东峰组成了两个参赛队参加了辩论比赛。机关一支部、四室党支部及研究室、管理部门的部分职工参加了会议。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俞跃辉、综合保障处处长、工会主席贾建才、人才教育处副处长陈英、一室党支部书记戈肖鸿、行政副主任夏晓媛、二室党支部书记、行政副主任徐安怀、四室行政副主任宋勇担任了评委。

甲方机关一支部围绕着“科研是创新的主体,科研比管理更重要”这一观点,运用大量的实事,阐述了科研是第一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乙方围绕着“管理是创新的主体,管理比科研更重”的观点,强调了人作为科研的主体,在推动产业发展中,起到了强大的协调促进作用,完善有序的管理模式加快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辩论赛分立论陈辞、攻辩环节、自由辩论、总结陈辞四个环节,辩手们紧扣主题,结合中外典故,围绕自己的题目,进行了热烈的辩论。经评委评审,四室党支部荣获此次辩论赛的一等奖,四室的张鑫荣获本次辩论赛的最佳辩手。

与会评委从不同的角度对本次辩论赛进行了点评,肯定了辩论会的活动形式,既活跃了气氛,又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最后,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俞跃辉做了总结,他指出,两个支部以这种形式结对,举办这样的活动,本身就是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通过甲方、乙方的辩论,更加明确了彼此工作的重要性,科研和管理,是相互相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彼此今后开展工作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作为一个交流的平台,为广大青年人提供了锻炼的舞台,尤其是在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方面,都是一个重要的提升。此外,作为一项集体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提高了团队的向心力,起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设计丰富多彩的载体,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

为了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艺术修养,增强党员之间的了解,促进相互之间的沟通。2013年10月27日,应四室党支部提议,机关一支部的部分党员职工一起参观了中华艺术宫等。

期间,大家观看了中华艺术宫、清明上河图和月亮船。那整饰一新的中华艺术宫,大量丰富珍贵的馆藏珍品,真是令人感到在品尝一顿视觉的饕餮大餐;清明上河图惟妙惟肖的视觉效果,展示了中华艺术的华美和绚烂;月亮船的上下翻腾,令人感到是坐在一块神奇的阿拉伯魔毯上,在广阔无垠的天空中欣赏神奇的阿拉伯大地、沙漠和城市。

通过这次活动,大家进一步拓展了视野,促进了交流,放飞了思想,愉悦了身心。

二、取得的效果

(一)促进交流、沟通思想

实验室和职能部门始终是两个工作界面,平时交流的机会相对比较少。在具体的工作中,有时会有产生一些误解。通过机关一支部和四室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的尝试,找准相关载体,促进了彼此的交流,并进一步加强了彼此的沟通和理解,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思想基础。

(二)丰富了党支部活动的形式

党支部活动的形式一直是党务工作者努力探索的,座谈会、专题学习交流、参观、考察、专题党课等形式,都已经是惯用的一种形式,许多党员往往感觉党支部活动形式缺乏新意,没有从中受益,偶尔会提出一些托词不参加党支部的党内组织生活会。机关一支部和四室党支部推出结对共建的形式,用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吸引了广大党员群众参与,除了出差在外,活动的参与率几乎是100%,许多非党职工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彼此的努力,进一步丰富了党支部活动的形式。

(三)提高了广大党员参与支部活动主人翁意识

设计这个平台的初衷就是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支部工作的主人。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两个支部都是全面发动,每位职工都成大家庭中的主要力量。在载体设计时,辩论赛、参观考察等都结合青年人的特点,发挥年轻人在其中的作用,展示年轻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与此同时,在实际活动中锻炼了年轻人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支部通过这两年来的努力,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第四实验室研究的项目作为中科院唯一的系统级项目被国家列为重点支持项目,并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项;由于机关一支部职工的精心组织,微系统所连续15次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的称号,引进千人计划5名,获中国科学院招生工作先进集体……

所有的载体、所有实例,目的都是要把党的工作、支部工作做的更好,更贴近中心工作。共建工作只是小小的探索,将不断努力,拓展更多的载体,去丰富、去提升我们的基层支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