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党建引领、在推进社区服务中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仙逸居民区是一个拥有3400户约1万实有人口的居住小区,辖有118个楼组,在册党员334名,在职党员近250名,党总支下属10个党支部、32个党小组。几年来,仙逸居民区围绕一条主线——以做好群众工作为主线,探索两种模式——探索深化楼组党建新模式、探索小区自治管理新模式,优化一个平台——优化共建共治平台,在整合资源、完善机制、培育品牌上下功夫,服务民生、做好实事,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一、扎根楼组,打造服务群众载体
在仙逸居民区,所有在册、在职、在住的党员全部编入楼组党小组,形成了党总支建在小区内、党支部建在弄内、党小组建在楼内的新型组织架构。优点体现为,一是所有党员按党小组序列参加小组活动,根据自己的特长发挥作用,这样就有效拓宽了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渠道。二是楼组党小组设计党员服务菜单,让党员自己选择服务项目,强化了责任区建设,调动了所有在册、在职党员的积极性。三是党小组配合抓好楼组管理,不少党员担任了楼组“一长四大员”,整合了楼组建设的骨干力量,使群众的参与更普遍。这种组织架构的优化,进一步激活了546名实有党员的主体作用,党员作为党的工作“宣传员”、反映民生的“信息员”、密切群众感情的“联络员”、帮扶群众的“服务员”,其作用的发挥更加凸显。据统计,实行楼组党建新模式后,在册党员服务群众的比例从原来65%上升到91.6%,在职党员的参与率从原来的51.4%上升到86.5%。
随着楼组党建的不断深入,涌现出一批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党员志愿者,并逐渐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楼组“工作室”。在党总支引领下,一批楼组工作室走出楼组,走出小区,成为走向社会的党建品牌。“关通工作室”发挥一技之长,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为居民免费服务100多人次。“宗山法律咨询工作室”8名在职党员,义务提供法律咨询,为居民代写诉状,维护老年人合法权利及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免费咨询600多人次。“经为摄影工作室”组织成员用镜头记录社区生活,为社区老人拍摄写真,制作“文明相册”发动大家扫除陋习,服务居民达1000多人次。今年,通过党总支的挖掘培育,依托党员、社区单位的协助,小区成立了“柏阿姨为老服务工作室”,重点开展独居老人温馨午餐、助洁服务、精神慰藉、安全防范以及应急救助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
仙逸党总支通过党员志愿者工作室这一工作载体,切实做到凝聚党员、服务群众,为党的群众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协商共治,优化小区管理模式
仙逸党总支注重居民自治管理、党员作用发挥和社区单位联动,进一步优化共建共治平台,探索楼组党建和小区管理新模式,充分发挥“四位一体”的管理作用,将实事做好、好事办好。2012年11月,仙逸小区开始了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涉及小区11.4万平方米、39幢房屋,历时300多天。在长宁区房管局修缮中心、仙霞街道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党总支充分发挥“四位一体”管理模式,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在整个改造工程推进过程中,党总支始终坚持“四位一体”建立综合管理项目监管服务模式。党总支牵头每周一次“雷打不动”召开由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民警、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参与的多位一体会议,半年来从未间断。每周列出工作进度和工作计划,对在改造中出现的问题,如对施工带给居民的行路困难和噪音影响、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等进行讨论,一一商定解决方案和措施,确保了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防范两不误。始终坚持“确保工程质量让小区老百姓满意”这一原则。为了将改造工程真正惠及老百姓,党总支坚持对工程进度、施工方法、材料选择、现场管理等事无巨细一一过堂,还时常集体到施工现场商议解决方案。为解决居民用水问题,党总支联同“四位一体”向上海市自来水公司提出申请,更换小区自来水管网及增设变频水泵,让居民吃上更加洁净的自来水。始终坚持精品化建设,提升小区管理水平。今年5月,党总支积极争取区政府实事项目,通过“四位一体”会议,推进小区99扇电子防盗门IC门禁卡系统进行安装、改造。几个月来,新系统的安装使外来人口实有信息采集率大幅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及有效性大幅提升,进一步提升了小区管理和安全防范能级。
三、整合资源,形成居民区大党建格局
仙逸党总支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通过党建联席会制度,将辖区内单位党组织结成共建关系,制定规则和签约,研究协调群众性、公益性的服务工作,形成了共建共享共治的工作合力。以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企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居民区党建工作向辖区内100多家不同性质的单位、商铺延伸,推动党建工作不断深入。
一是结对共建机制。积极寻求小区内外联通的社区党建资源结对共建,成立了由上海服装集团有限公司等13 家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仙逸小区党建联席会,并与长宁区税务局五所、长宁文化艺术中心等10 多家单位签署了共建协议。
二是文化导向机制。党总支把社区文化发展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在居民区形成了“政府支持、居委会搭台、企业参与、群众登台”文化运作机制。例如仙逸的文化品牌项目,连续开展十届的“卡拉OK大奖赛”,采用了企业冠名的方式,既丰富了广大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又调动了企业参与社区“两个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据统计,参与十届卡拉OK大奖赛的企业员工、小区居民共计3000多人次。此外,与社区单位联手举办了九届的“温馨家园——仙逸小区睦邻文化艺术节”,与仙霞物业有限公司、长宁文化艺术中心每年联合举办的纳凉晚会、春节联欢会。
三是组团服务机制。党总支依托党建联席会成员单位,整合在职党员、楼组党小组、楼组长、团队负责人等的力量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结对帮困、志愿者服务、楼组骨干、群防群治”等方面,组建了一支320人的平安志愿者队伍,其中社区单位员工占到30%以上,在小区、楼组构建起安全防范网络。发挥党建联席会成员单位的积极性,与小区困难老人、困难学生结对帮困,党总支每年发动党员和居民捐款,形成万元爱心帮困基金,对当年确定的10户特困家庭进行资助,并将这一工作列入居民区实事项目。使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真正成为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的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