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院功能 探索凝聚力工程新实践
近年来,长宁区社区学院党委在区教育局党工委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旨,做好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各项工作,坚持“以转型发展提升教师凝聚力,以学习便利带动企业凝聚力,以共建共享增强社会凝聚力”,将学院功能发挥与凝聚力工程建设有效结合,既推动了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主线的功能探索,又真正提升了凝聚力,保证了学院更好地为学习型城区建设提供多元教育服务,满足了社区居民的需求,增进了居民满意和社区和谐。
一、以转型发展提升教师凝聚力
在区委区府的关心下,在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社区学院的转型发展以功能开放为重要着力点,其中完成师资队伍从以成人学历教育为主向为终身教育提供各项服务的教育工作者转变尤为关键,对此学院面临的不仅是教师身份转变,更是其思想转变的波动可能带来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学院党委紧紧围绕转型发展中心工作,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不断加强党员干部和广大教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多次召开中层干部会议、全体党员会议、教师会议和教职工大会等,形成了党员干部主动带头,教师职工积极响应,全院上下一心、群策群力推进转型发展的良好局面。
1、统一教职工思想认识
教师转型是学院转型发展工作的重心。院党委负责人多次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对学院转型发展的背景、意义和方向进行宣讲,并对广大教职工提出工作要求和期望,动员他们积极投身到转型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并发挥应有的作用。院长及时通报学院转型发展的重大事项,坚持做到校务公开,民主管理,使教职工能够及时了解动态,积极参与其中。学院党委还专门开展多次师德教育活动,党委负责人开设师德教育讲座,提出区域成人高校师德建设的新要求、新举措。在院党委的动员下,全校教职工主动转型,90%以上的教职工报名参与到街镇社区学校和居民教学点参与教学管理和课程讲授等工作,除了4位教师到社区担任常务副校长,6位教师到社区担任教务管理人员之外,还直接向社区提供了70多门讲座和课程,目前已经有30多位教师应街镇的要求到社区开设讲座和课程,覆盖所有10个街镇。
2、加强干部责任意识
院党委注重发挥干部队伍在转型发展各项工作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多次在中层干部会议上提出更高的要求。院党委结合转型工作要求,加强了对干部的考察,通过座谈、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干部工作表现,形成考察报告,作为新一轮干部聘任的重要参考,进一步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真正让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教职工到合适的干部岗位上来,同时不断增强中层干部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学院转型发展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院党委还加强后备干部管理,形成合理干部梯队。学院对后备干部的培养有制度、有计划、有保障。院党委在党委会上专题讨论后备干部的培养情况,为后备干部搭建工作平台。
3、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
院党委充分意识到,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保证社区学院转型发展这一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顺利完成。因此,党委坚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组织党员学习转型发展相关背景、精神以及要求等,并就“新时期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展开探讨,提出三个方面的要求,党支部通过组织生活开展讨论,形成共识。在社区学院转型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党员同志能够冲在前面,自觉服从学院整体安排,不计较个人得失,努力做到“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首先做到;要求群众做好的,党员首先做好”。学院青年党员姜姚月老师第一个到街道社区学校担任常务副校长,拉开了学校教师深入社区承担社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序幕。目前,在直接深入社区服务的教师中,党员教师占50%以上。
二、以学习便利促进企业凝聚力
“六个便利联盟”是我区“凝聚力工程”与时俱进的一个样本,在区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在区学习办的带领下,学院党委利用学院在社区教育三级网络中的龙头位置,充分发挥学院的社区教育功能,积极参与推动“学习便利联盟”工作。学院主动调研,分析需求,发扬创新精神,将“学习便利”工作拓展到商务楼宇,将便利的教育服务延伸到白领人群中。“学习便利进楼宇”方便了企业员工的学习,也坚定了企业留在长宁、奉献长宁的信心。
1、积极参与学习培训便利进楼宇项目
学院积极搭建平台,整合 “六个便利服务联盟”、区民政局等事业单位、临空园区、携程、神州数码等大型企业资源,在前期调研基础上设立培训项目,发放服务菜单,提供了涵盖名家讲座、特色讲座、科普讲座和开放课程等在内的200余门讲座与课程。同时,根据白领群体的学习特点,学院在商务集中区域举办学习便利现场咨询日活动,依托“学在数字长宁”网开通学习便利e学社、在街道社区开办学习便利实体体验中心、开展学习便利大讲堂,全方位立体式推进学习便利服务项目,使学习培训便利服务进一步延伸到白领高端人群。
2、合作设立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学习培训便利项目
学院在区学习办的统筹下进一步与虹桥临空园区合作设立了《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学习培训便利项目》,与社工委合作设立了《楼宇课堂暨企业文化培训项目》,重点为园区企业和小微企业职工培训提供素质提升课程、管理培训课程、兴趣拓展课程,不断提高各类人群职业技能水平、劳动就业能力和文明素养,助力长宁人才高地建设。其中,《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学习培训便利项目》由虹桥临空园区、区终身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和学院共同策划。学院作为项目的具体落实单位之一,主要负责提供师资、课程服务以及业务指导。学院依托园区党工团将通过“政园联手,园企联动,合作共融,同创共建”的学习培训服务模式,面向园区企业白领提供素质提升、管理培训、兴趣拓展等4大类12小类培训(讲座)项目提供配套服务。
三、以共建共享增强社会凝聚力
学院党委进一步加强与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的共建机制,深化与华阳、仙霞、新泾等街镇的合作共建,同时与区图书馆、区文化艺术中心等以新形式拓展共建范围,创新合作形式。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学院进一步强化社区教育指导服务功能、学历教育人才培育功能、技能培训教育功能,真正为社区居民包括弱势群体服务的教育服务项目,为社区中老年人、残疾人和少年儿童的学习提供支持服务,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拓展教育覆盖面,达到社区和谐、社会满意的目的,增强社会凝聚力。
1、推进社区教育睦邻点建设
睦邻点建设是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的重要抓手。社区教育三级网络以社区学院为龙头,社区学校为骨干,居委学习点为基础,学院作为龙头单位,将终身学习服务由居委学习点向楼宇“睦邻点”延伸,发展出社区教育网络的“第四极”,为社区老年人学习服务提供了便利、便捷,使睦邻点真正成为市民家门口的“学校”。目前,各街道睦邻点的运作取得明显成效,新华街道的睦邻点尤为突出。《中国教育报》“前沿观察”对此进行了专版报道。
2、开展为残障人士提供多元教育服务项目
学院对全区各街镇残障人士基本情况、教育需求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据此以服务菜单的形式向全区推出了针对残障人士的学历教育专业、技能培训项目和文化休闲服务,促进教育公平,为区域内的弱势群体提供更加便利的学习资源。学院还联合区残联,利用全国助残日活动等机会推广服务项目,其中学院开大教务处的残疾人补贴学历教育项目、教服中心的会计上岗证、手语培训、钟表维修等技能培训和社教中心免费赠送的社区教育学习地图和文化休闲课程教材等受到了现场社区残障市民的广泛欢迎。
3、参与少年宫少儿活动督导志愿者项目
在学院党委的宣传与倡议下,学院全体教职工100%注册虹桥志愿者服务网成为志愿者,党委因势利导,组建了学院教职工志愿者、党员志愿者、青年教师志愿者等多支队伍,并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文明城区建设贡献正能量。在学院党委的组织下,学院教工团支部与区少年宫签订了少年宫少儿活动督导志愿者项目合作协议书,发动学院16位青年党团员参加了这一志愿活动,并得到区少年宫的积极肯定。
长宁区社区学院党委真正将凝聚力建设纳入党建工作的实事工程,坚持以转型发展为主线,进一步强化学院各项功能,要求广大党员和教职工不断以更高的追求认识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在学院服务区域的各项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本着立足区域、服务社区的宗旨,学院坚持转变办学理念,突出开放教育功能,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不断强化教育培训、深化社区教育、拓展文化教育、做精学历教育,努力将社区学院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开放办学实体和支持服务平台,更好地市民更加便利地实现终身学习的需求,助力学习型城区建设,增强区域社会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