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医院志愿服务引入“基地化管理、项目化运作、品牌化培育”模式
【摘要】上海市同仁医院(东院)在2011年荣获“长宁区志愿服务基地”称号。与此同时医院结合自身已有的优秀志愿者服务品牌,一方面不断扩大医院志愿服务的覆盖面、另一方面通过品牌项目吸引社会上的志愿者资源来参与医院志愿者服务的工作,并引入“基地化管理、项目化运作、品牌化培育”模式,制定一系列的工作制度、管理条例及志愿者工作的长效机制,来保障医院作为一个志愿者培训及实践基地的正常运作。作者仅以此文参与本次研讨会的工作经验交流。
【关键词】医院;志愿服务;模式
2010年“上海世博会”让人记忆犹新,在世博会期间服务的志愿者们同样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管是“小白菜”还是“小蓝莓”,他们就像是城市的名片一样,向世界展示了上海人的热情、开放及“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精神。
世博会已经闭幕,但在“世博”后如何将世博志愿者的工作良好的运作模式保留下来,并且将其融入每一个医疗单位的创新服务模式中去,这一个问题是目前每一家医疗机构都在为之努力探索的。
同仁医院作为一家在长宁区区域内的二级甲等医疗机构,我们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紧紧围绕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带领全体医务人员围绕“创新机制,转型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以“基地化管理、项目化运作、品牌化培育”的工作理念,来推进医院志愿者服务模式的创新,来扩大我院志愿者服务的能级。
一、品牌化培育
同仁医院于2011年被长宁区精神文明委、区志愿者协会评定为“长宁区志愿服务基地”,同年8月荣获“长宁区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奖”。这份殊荣,来自于医院对自身优秀志愿项目品牌化培育的结果。
同仁医院的“晨间搀一把”志愿者服务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被评为长宁区卫生系统“十佳世博优质服务品牌项目”。此项志愿者工作的开展是从2004年起由本院医技团支部发起的全体青年党团员共同参与的一个项目,旨在改善门急诊窗口就诊流程,提高患者就诊满意率。
09年起医院团总支借助此项目,纳入全院青年医务人员的资源开展此项服务。每天不间断的开展此项服务至今。渐渐地,此项目也成为了我院的一个优质的服务品牌。
鉴于我们医院志愿者服务的良好的运作模式,2011年4月初我们配合长宁区团区委就“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的探索”话题接受了上海电视台《新闻透视》栏目组的拍摄。
我们对于这一“品牌”项目不断的加以扶持,在开展的同时不断加强宣传,不断通过各种志愿者资源的引入来扩大此项志愿者服务的覆盖面,提升服务质量。
2011年起医院通过对外宣传、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及社工志愿者来参与我们的服务。至今已引入复旦大学医学院、上师大商学院、上海外贸学院、上海东华大学四所高校200余名志愿者来加入我院的“晨间搀一把”志愿服务。
他们的服务可促进我们在服务中不足之处,缓解我院门急诊高峰期间服务缺失。同时他们的加入,也为我们的项目进行了宣传。在通过第三方来外宣传我们的同时,也可通过他们提出的建议来改善我们的服务流程,找出日常医疗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品牌化培育”是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而一个品牌的成功与否不仅要有长效机制,良好的“项目化运作”才是能够将品牌项目做大做强的根本。
二、项目化运作
“长宁区志愿服务基地”成立后医院将自身的志愿服务内容进行梳理,对已有的特色志愿者项目进行深化,对可挖掘的志愿者项目进行开发,做到成熟一个推出一个,逐步充实我院志愿者服务基地的覆盖面。
1、对于医院已有的品牌项目“晨间搀一把”,将进一步深化内涵制定长效化的工作机制,激励机制,建立社工志愿信息库,并逐步加大宣传的力度。
2、配合“四医联动”工作的开展,2011年医院团总支与江苏街道团工委签约启动“家庭医生制”志愿者服务模式,以项目化运作的方式进行开发。
3、认真梳理党员志愿服务内容,打造“党员领衔医疗志愿者服务项目”。 此项目是由我院党员为主,开展的志愿服务,其包括了“同仁专家健康保健工作室”、“医教结合,送点燃康复希望”。
4、志愿者体验医院行。医院团总支配合长宁区卫生团工委共同设立了“志愿者体验医院行”这一项医院志愿者服务宣传项目。旨在吸引社会上的志愿者资源。通过对医院志愿者服务情况的介绍,来让他们了解医院内志愿者服务的内容及一些实际情况。
正是有着如此多的志愿服务项目,才真正扩大了志愿服务基地的覆盖面,提升了医院志愿服务的能级。
三、基地化管理
1、设置相关职能部门,由专人管理。2011年起医院将志愿服务基地日常运作交予医院团总支负责,并在职能科室岗位设置时将医院团总支设置为发挥行政职能的独立科室之一,从而做到有独立运作的部门,有专人负责管理。
2、规范化程序。医院团总支在明确工作要求及目标后建立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如:建立完善的志愿者管理制度;建立各项志愿者品牌项目的长效机制;建立完善志愿者工作项目建设的申报审批、专项资助、年审考核、宣传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社会志愿者(集体和个人)招募、审核、培训、建档、保障制度;以及定期开展院内优秀志愿者的评比、表彰工作。
3、了解社区和社会对医务志愿服务项目需求,与不同单位进行合作,进一步提高医院志愿服务惠及百姓的覆盖面,使志愿者工作能够“走出去”;同时通过引入社会志愿者资源(个人和集体志愿者),充实卫生志愿者队伍,让医院的特色志愿者工作社会化。
4、打造志愿者文化建设。作为一家百年老院,我们一直秉承着“百年老院、经典品质、同怀仁术、博及医渊”的文化精神,将其与融入每一批志愿者的服务规范培训中,与“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相融合。
我们不但有自行设计的志愿者徽章及服务时穿的“蓝马甲”,还有我们为志愿者服务特别设置的“志愿者服务站”。这些都为我们自己品牌项目进行了包装及宣传。
同时医院还积极通过各类媒体,对外宣传我院的志愿者服务项目、信息以及在志愿者服务中涌现出的各类好人好事。2012年我院志愿服务基地已通过院刊、微博、市级媒体进行信息报道发布达30余篇,其中《关于为王志冲老人提供便捷服务的报道》在2012年5月16日晚上海电视台“新闻坊”栏目中播出,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将志愿服务引入“基地化管理、项目化运作、品牌化培育”是我院志愿服务基地的创新管理模式。在此将近几年的工作经验与各医疗单位进行交流与分享。
作者:钱真
职务:团总支书记、宣传策划部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