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培育发展 打造我区社会组织生态链

长宁区民政局

目前,全区有社会组织568家,各类党员志愿者工作室180家,各类群众活动团队1370余个。其中公益慈善类和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445,约占全区社会组织的78 %。全区社会组织正以每年10%速度递增。

一、创新实践基地,打造培育社会组织摇篮。

我们以长宁区社会组织创新实践园为基础,打造社会组织生态链,实践园自建立两年来,已分别签约了二批入住的社会组织,第一批入园的20家社会组织中,已有14家成功孵化;第二批签约了17家社会组织入园,已有5家成功孵化。其中,已有5家社会组织走出实践园,独立担当起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解决事项的神圣职能。园区先后被中国社会杂志社命名为“中国社会工作宣传基地”,被市民政局命名为“上海市社工实习基地”,被长宁区委、区府列为“长宁区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

一是引品入园,把松散的组织凝聚在一起。我们本着“意在公益、志在创新、重在实践、发挥专长”为宗旨,搭建了园区和社区供需对接平台,使政府部分职能的转移、社会组织的承接、公益项目的落地,在一个平台上得到实现,据统计,两年来,园区12个社会组织共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达到3272万元,其中市级项目10个,外区项目23个,区内项目21个,项目经费总额分别达到940万元、1737万元和596万元,充分体现出了政策扶持的强大力量。另有3家社会组织承接了4个街道的慈善服务项目,惠老便民中心已先后为2个街道捐出善款45万元,在今年全区的“蓝天下的至爱”活动中,我区共有4家社会组织参加书画义拍,拍到10幅字画,善款58万元。同时全区社会组织自开园以来,先后开展了各类公益活动达2468次,受益人数约64.1万人次。

二是培育孵化,全力打造一流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实现了“1+10+N+185”培育孵化模式,即以长宁区社会组织创新实践园为主体,10个街镇枢纽式管理为孵化平台,N个条线特色型枢纽式培育为品牌,185个居民区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培育孵化模式。社会组织创新社会管理华阳实践区,建成了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和“社会品牌实践区”,成为了创新品牌。同时,各社区、各条口也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孵化基地,如江苏社区为老服务孵化基地,新华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园,新泾镇社区群众活动团队孵化基地,天山社区志愿者工作室孵化基地,东虹桥法律援助中心人民调解孵化基地等。通过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为社会组织全面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搭建平台,最大程度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目前已形成了长宁区“公益伙伴日”、“学雷锋、展风采”、“社会组织进军营”等知名品牌活动。为进一步展现社会组织风采,引导并推动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我区已开展了四届“公益伙伴日”活动,历届活动均起到了良好的社会示范作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特别是第四届公益伙伴日活动,还邀请了影视演员佟瑞欣、主持人房海燕、竺浩天参与到现场公益访谈等环节。设置了30多个公益社会组织展位,包括入驻园区组织的60多家社会组织参加了活动。今年园区社会组织除每月与各街镇对接,开展一次公益主题分会场活动外,年底还将在全区举办一次大型广场公益示范活动,进一步扩大市民知晓率和品牌知名度。几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开展了长宁区社会工作管理人员、各街镇社保科长、预警信息员、区枢纽式社会组织代表、区社联会理事会成员单位代表、社会组织代表、社会组织领军人物等各类培训活动。将理论授课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经验介绍与研讨交流相结合,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人员的创新社会管理能力。今年我区有4位社会组织负责人分别获得“长宁区第三届领军人物”和“第八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平时,我们不定期的举办交流会、演讲会、培训会,如徐家华形象礼仪工作室传递时尚理念,为全区的公务员义务作培训;老徐健康食疗工作室宣传健康养生,晓东社工事务所的心理专家在社区作了150多场报告,为大家舒缓情绪;壹方服务中心负责人为大家介绍国内外的社会组织发展状况和先进公益理念等。我区还通过认定一批社会组织“枢纽式”管理组织,发挥枢纽式平台作用,充分发挥区工、青、妇,区残联,区凝聚力工程学会、区关协、区老年协会,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和街镇社会组织指导服务中心的枢纽式管理作用。

三是真情回报,争创造福社会的公益品牌。社会组织主动承担了政府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了政府治理和社会组织自我调节的良性互动。体现了品牌主要特色:如倾心服务,为老龄社会传递福音的上海惠老便民社区服务中心,承接了天山西路90号和玉屏南路慈善超市。立足社区,从居民最需要的项目做起的上海壹方社会服务事业发展中心,承接了多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这些项目覆盖了全市12个区县,项目金额超过1200万元,受益人群覆盖中老年人、残疾人和青少年人群。共享阳光,给新上海人送去温暖的长宁区科技进修学院和创新实践园管委会承办了“共享阳光”中专班项目,免费为来沪农民工子女就读中专、推荐就业,该项目曾获得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奖”。放眼未来,一片真情哺育后人的上海乐酷青年创意公益发展中心,从2012年开始主推《乐酷同心缘——创意关爱公益》项目,项目推出后,参与推动公益爱心活动的青少年已逾数万人,有200名以上的弱势残障群体从中受惠。上海飞尔社区关爱儿童志愿服务中心,每个月在长宁区10个街镇举办主题活动,2013年参加人数过千人。据统计,飞尔集团已投入500万元资金,用于服务中心开展的各类公益活动,3年内,这些费用将提高到1000万元。

二、规范工作流程,提升政府购买服务实效。

一是规范工作流程。制定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计划表;制定《长宁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工作细则》,对购买环节进行细化并配备了工作流程图;讨论确定了《长宁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绩效评估实施方案》。

二是组织业务培训。举办各委办局、街镇购买服务工作负责人、各枢纽式组织负责人、项目承接组织负责人业务培训。通过培训,扫除盲点,规范运作。

三是举行项目签约。从2014年项目中挑选了具代表性的34个“草根类”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举行了现场签约,并就项目的实施提出要求。

四是启动绩效评估。启动对2013年度、2014半年度项目绩效评估工作。评估委托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进行。主要评估机构建设、项目运作、服务质量、财务管理和社会效益五个方面内容。

五是追加申报项目。向全区政府部门发出了《关于申报2014年追加和2015年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通知》,目前已完成了对项目的汇总、梳理、对接,并召开了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审定委员会,通过了2014年追加项目和2015年政府购买服务项目。

三、加强综合监管,促进社会组织有序发展。

一是加强直接登记工作。参加市局组织的直接登记工作培训,召开业务主管单位工作会议,从学习、理解到具体操作,尽快熟悉工作流程。做好分类指导,主动对接,分步骤、按计划对现有存量和增量做好科学划分和归类。按新的工作要求制作告知单和工作流程、各类表式。改善登记条件,为前来咨询和办理登记的对象提供便利。通过分类划分,全区现有直接登记的四类社会组织462家,4月1日直接登记以后,前来接待咨询有110家,直接登记14家。

二是认真做好年检工作。召开全区社会组织年检暨规范化建设工作动员会,指导社会组织填写年检报告,及时提供咨询服务,解答年检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严格按照年检规定的内容、标准、要求,对填报内容进行审查。按照执法工作要求,对我区名存实亡社会组织进行排摸统计,发出整改通知书,开展撤销登记工作。

三是建立信用档案。结合年检工作,将年检的情况纳入社会组织信用档案,为社会组织评估、扶持奖励、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等工作提供依据。

四是引入评估机制。在原有基础上,再引入社会组织评估竞争机制,参与评估。通过引入竞争模式使评估更有针对性,提高评估质量,保证获评单位的等级含金量。

五是推进规范化建设。几年来,参加评估单位有115家,获A级社会组织66家,其中5A的5家,4A的22家。年初组织召开了全区规范化建设评估动员大会,并下发《2014年度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目前确认参评的单位有56家。

六是积极开展调研。参加区委关于“进一步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活力”重点调研课题和区人大关于“涉外非政府组织管理课题”的调研,并主笔调研报告。随课题组赴静安、杨浦、浦东等地组织调研,并先后组织召开了15次由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座谈会。同时,还到市社团局听取市局、各区先进做法和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情况。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要把区委调研成果,指导和落实到具体工作,转变思想观念、勇于承担、探索创新,坚持以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项目导向,向公共服务、综合治理领域拓展,深化推进全区社会组织工作。

一是在坚持目标引领上下功夫。落实调研成果。根据区委一号课题的调研成果,具体落实相应工作举措。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助推器。形成以园区为中心,以社区为落脚点的工作辐射面,以对接各街镇生活服务中心的工作机制,促进社会组织与社区服务的项目衔接和转化落地。

二是在提升亮点培育上下功夫。继续主攻关键,形成突破,统筹面上工作,抓好重点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管理,开展2014年度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绩效评估,全面推进2015年向社会公开招投标项目工作。按照市政府要求,建立区扶持社会组织奖励政策。继续探索引入体制外社会主体参与第三方购买服务模式,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民生需求,为政府职能转移留出空间。

三是在促进规范建设上下功夫。注重外塑形象、内强治理。加大对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力度,依法把好进口关,严格行政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操作流程,严格按照四类分类规定,做好直接登记工作;加大年检执行力度,对年检结果基本合格的社会组织督促其及时整改,规范社会组织行为;深入开展社会组织自律与诚信建设,大力发挥社会组织领军人物作用,不断提高社会组织的自治水平,营造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优质环境。

四是在各方联动发力上下功夫。以“公益伙伴日”公益系列服务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社会服务公益活动品牌,最大程度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社会组织全面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搭建平台,除每月与各街镇对接开展公益主题分活动以外,举办好区第五届公益伙伴日活动,进一步扩大市民知晓率和品牌知名度;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机制,加强与区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的联动协调,共同做好立项审定、项目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的质量、丰富服务形式的内涵。

五是在创新改革路径上下功夫。改善政府监管,建立区社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工作要求,构建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制定区综合监管的工作方案。深化政社分开,落实中央关于政社脱钩的总体方案,逐步厘清政府与社会组织的权责范围,支持社会组织依法自治、发挥作用;围绕四大类社会组织取消业务主管单位,直接到民政部门申请登记,做活存量和激发增量,为直接登记的社会组织提供党建指导和人才服务。组织加强登记审查和日常监管,加强枢纽式社会组织建设和发展,有效行使其法人地位的作用,有序推进全区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