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事 办实事 办成事” 持续推进凝聚力工程
凝聚力工程从办实事解难题扩展到全面关注社会民生,从扶贫帮困送温暖扩展到双结合大联动,从物质凝聚、实事凝聚扩展到情感凝聚、文化凝聚,从为群众服务到为企业服务,不断扩充着内涵、拓展着外延。这些都围绕着“办好事、办实事、办成事”这九个字开展,本文围绕这个主题,在如何加强联手,共享资源,协同合作进行探讨。
联手在家门口办好事。凝聚力工程不仅是党建基础工程,也是一项关系社会长期发展的综合工程,更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有力抓手,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为企业稳定发展上发挥了积极贡献。长宁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接地气,动真格、有成效,在思想认识到位上体现了“真学、真听、真找”,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上体现了“务实、找实、落实”。尤其在联手在家门口办好事上,长宁区和凝聚力工程学会的会员单位紧密协作,解决了群众不少实际困难。比如长宁区为解决白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积极落实“在区域内设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政府办实事项目,在此过程中,我们公司和长宁区紧密配合,多次组织现场考察,研究设置方案,最终选择了在开发区几处重要位置,如新虹桥中心大厦、世贸商城,地铁10号线伊犁路站出口等区域设置便民自行车停放点,有效解决白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地铁2号线、10号线的接驳提供较大的便利。再比如,我们公司在延长新虹桥中心花园开放时间过程中,得到所在社区支持,在综合考虑花园特点和性质与白领出行需求等因素后,通过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安全管理措施,最大程度满足区内白领诉求。这些只是长宁区践行群众路线的一两个事例,事实上,无论在“六个便利”活动中,还是在同创共建工作中,长宁区都以深入贯彻群众观点为出发点,通过在家门口为开发区白领办实事,解难题,真正凝聚了群众、凝聚了党员、凝聚了企业。
联手在家门口办实事。要办实事,关键是围绕深化改革发展,加强合作,实现共赢共荣。一直以来,学会认真践行“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宗旨,实现群众、党员、党组织、企业、社区、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共享共赢。在当前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不论对长宁区还是区内企业,“发展”都是迫切的需要,“改革”都是各项工作重点。虹桥开发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中面积最小的商贸型开发区,区内土地资源有限,根据深化改革的总体任务,一直以来积极利用自身开发经验和优势,不断推进区内深度开发和区外广度拓展发挥辐射效应。因此,我们认为,要参与长宁大建设,融入长宁大发展,我们要进一步围绕深化改革发展,扩大和凝聚力工程学会的交流,加强合作的力度、深度、广度,在规划、产业、项目建设等方面取得联动发展,从而有效增强区域竞争力,也为长宁区打造“精品虹桥、国际商都、智慧高地、活力城区”做出贡献。要办实事,还要根据区域特色,围绕重点工作进行深化落实。当前,长宁区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区上下也形成了浓厚的创建氛围。虹联公司作为长宁区驻区单位,责无旁贷,尤其在区域综合管理上主动发挥作用。一是在市容市政方面,要按计划完成防汛防台工作,人行道板更新维护,绿化养护、道路保洁工作以及网格化管理工作。二是在区域管理方面,我们将继续和所在社区联手协同,提高管理、服务和协调水平,确保区域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备、管理规范有序、整体安全稳定,从而为长宁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联手在家门口办成事。“凝聚力工程”是推进社会有序运行的综合平台,每个企业都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既承担着责任,也享受着权利,因此,要在家门口办成事,实现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目的,“三个坚持”少不了:一是坚持共赢共荣的思路,共谋发展。从要我参与和被动融入,转变为我要参与和主动融入。只有共同参与,才能共同收获。二是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凝心聚力。在当前多元化、快节奏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尤其需要重视关心人更高层次的需求,关心更丰富的诉求,关注企业发展的需求,在这样基础上的凝心聚力才是牢固的、持久的、长效的。三是坚持以突破为追求,永续发展。创新务实是凝聚力工程长盛不衰的秘诀,随着内涵的不断丰富,形式的不断多样,载体的不断创新,要办成事更需要开拓创新,形成新机制、新路径、新突破,从而凝聚更多力量,创造更好环境。
凝聚力工程是桥梁、是纽带、是磁石,把区域群众和企业吸引到一起,凝聚到一起,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力量,共同促进繁荣发展。虹联公司将坚持主动有为的态度,发挥好区域共建共享者的作用,发挥好上海市文明单位示范引领作用,继续在组织上积极参与、在机构上主动对接、在力量上加强融入、在资源上给予支持、在工作上协调配合,把“凝聚力工程”建设与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相结合、与推进社区综合管理相结合、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不断推进“凝聚力工程”,实现各方共赢的持续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