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合作”理念 推动行业党建工作覆盖
近几年来,“凝聚力工程”学会城建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在区学会的指导、支持下,围绕巩固和深化“凝聚力工程”建设、推进区域化大党建等党建工作重点,以行业融合、服务凝聚为抓手,突出“凝聚”主题,倡导“开放、合作”的行业党建理念,充分发挥专委会的党建平台载体作用,在推进区域化大党建持续拓展深化、提高建交行业党建工作全覆盖上下功夫、作探索,加快完善“以条为主、条块结合,枢纽管理、各方协同”的行业党建工作格局。实践中,城建专委会在区学会的指导和成员单位的积极配合下,积极引导并整合市场、社会、行政多方资源,抓好特色项目建设,深入挖掘、探索和培育行业党建特色品牌,做到了“三个坚持”。
一、城建专业委员会重点工作情况及成效
(一)坚持将专委会工作结合行业党建全局作谋划
围绕区委、区学会各年度重点目标要求,专委会坚持结合实际、早抓筹划,通过全年工作计划的形式对年度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把准工作方向,注重将全年工作部署与建交系统行业党建重点任务落实一起抓好结合推进,并进一步借鉴建交系统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经验,逐步做好“凝聚力工程”行业党建工作的项目化建设管理。通过设定项目计划,进一步明确重点项目内容、落实管理责任要求,并积极探索推动区域化党建、行业党建深化拓展的特色项目和实践举措。通过抓好项目运作,不断健全完善专委会日常管理机制,健全定期会议沟通等制度规范;努力完善工作网络、拓宽活动载体,加强专委会与区建交党工委的协作共享、融合互动。在区委的领导下,一届连一届,不断抓推进,积累了一定的基础,探索了一些做法,也形成了一些经验和模式。继续在建交系统各行业中,积极推进工会联合会、青年沙龙等组织建设,调动会员单位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加强会员单位的自我管理和组织发展。
(二)坚持将专委会“凝聚”主题精神体现在行动
“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是“凝聚力工程”从长宁华阳起步、经历20余年发展后形成的新目标,专委会进一步明确要体现“凝聚”的精神,推动“凝聚力工程”深化拓展,关键还是要在对关心对象、工作内容、制度机制、方式方法等方面,以实际行动做出不断的努力和积极实践。实践中,各个会员单位坚持立足行业特点,以提升环境品质、满足民生需求为主线,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党的重点工作和活动部署,以实际行动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共建共享幸福生活,不断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专委会各单位用心打造本组织、本行业服务品牌,着力实现便民高效,立足岗位特点和群众需求,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体现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先锋模范作用。比如,区建交委充分认识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对提升群众满意度的作用,在全面梳理桥荫桥孔使用功能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公共停车、市政绿化道班房、公共绿化等功能,提高服务能级、拓展服务半径,进一步强化窗口单位服务功能。又如,规划行业协会积极推动规划单位建设“规范、高效”的受理接待窗口,在“实、细、专、新、清”上下功夫;区建筑业行业协会推动建筑业管理部门的“优质服务示范岗”建设,通过推行党员挂牌服务、预约受理、延时受理、绿色通道等服务举措,提升行业服务效果。再比如,市容环卫公司的党员们,坚持在道路清扫、公厕保洁等第一线岗位,勤恳工作、任劳任怨,做到了刮风下雨从不间断、清扫保洁不留死角,充分展现了“一个党员一面旗”的良好形象。
(三)坚持将专委会“开放、合作”理念落在实效
从最早的地铁党建,长宁区建交系统的行业党建工作逐步在公园绿化、物业管理和服务、市政管养、交通建设等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领域、重点行业管理发展中得到新发展。2011年专委会成立以来,已成为建交系统行业党建工作深化拓展的重要阵地和平台载体,通过专委会平台,建交党工委进一步开展了对行业党建特色品牌项目的挖掘、探索和培育,切实巩固和深化了“凝聚力工程”实践成效和区域化大党建建设成果。着力推进了四个方面的整合:
1、整合社会资源。在工地党建方面,2012年起,以提高行业党建工作覆盖和区域化深化拓展为要求,依托专委会资源,推进开展了建筑工地党建联建一系列试点工作。2014年,在区委组织部、区党员服务中心的指导要求下,于4月份正式成立“长宁区党员志愿者候鸟工作室——建交系统建筑工地流动党员驿站”,依托会员单位区建筑业管理中心落实管理日常,建立《长宁区党员志愿者候鸟工作室“建交系统建筑工地流动党员驿站”管理服务工作制度》,以及《长宁区建交系统建筑工地流动党员驿站”2014年活动计划》,安排了12个具体工作项目,做到活动开展有载体、有抓手、有行动、有实效,进一步将行业党建工作渗透到工地流动党员,切实推动提升建筑工地党组织活力,实现行业党建在工地党建上的“全覆盖”。流动党员驿站工作启动以来,以组团式服务进工地等形式,整合工地围墙内外党建资源,定期开展党课、咨询活动、电影观摩、技术讲座、辅导报告等多样活动,并积极探索在全区建筑工地流动党员中推行手机微型党课教育等新型教育交流模式,主动为工地流动党员送学习、送服务、送温暖,积极营造“离乡不离党、组织在身旁”的温馨氛围。
2、整合行政资源。在物业党建上,进一步依托党建联建平台,依托物业管理行业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形式,利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化小区管理“四位一体”管理机制,扎实推进社区物业管理工作,发挥和提升行政部门的指导、协调和监督的职能。一方面,积极推动行业管理制度建设。一是通过制定《长宁区住宅物业行业管理办法》,记录物业企业业绩信息和等级信息等在内的物业管理行业信用信息,规范物业管理服务行为,构建公开、公平、公正的物业服务市场秩序。二是完善了住宅修缮工程群众工作管理办法,积极落实小区修缮工程市民监督员推荐和多方项目例会沟通制度,落实“十公开”制度要求,设立了居民接待室的居民交流新平台,进一步建立完善了与相关各方沟通、协作的有效机制,切实加强解决住宅小区“急、难、愁”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争取居民的认同和支持,确保民生工程实效落实在民众。三是重点完善了“群租”综合管理工作机制,积极搭建出租房屋综合管理平台,牵头、组织和协调基层相关管理部门、社区基层组织、综合协管队伍及楼组长、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做好相关的政策宣传、信息采集、“群租”治理等。另一方面,着力倡导行业诚信。更加注重发挥诚信激励积极效用,通过开展“物业经理标兵”、“优秀物业经理”、“优秀业委会主任(副主任)”评比工作,弘扬先进、展示成果、总结经验,切实推动行业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促使物业管理一体化激励机制成效的测评逐年提高。通过组建第三方服务站,挖掘和发挥属地干部资源优势,加强政策宣传、居委会调解、群众沟通等社会管理服务支持。
3、发挥团队优势。在公园党建上,由区绿化管理中心、市容绿化公司牵头落实,建立形成了以“公园志愿者党建工作指导站”为载体的“三位一体”党建工作模式,实现了全区所有公园、绿地党员志愿工作的全覆盖。“公园志愿者党建工作指导站”成立于2004年9月,经过10余年的培育和运作,党建指导站的影响由小到大、作用逐步显现,并逐年不断提升服务职能、拓展服务外延,在配合公园管理、倡导文明风尚、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指导站基本做到了公园绿地中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作用发挥,涉及来自9个区县和长宁区域内10个街道镇的167支活动团队,公园绿化志愿者已超过8500多人,包含党员志愿者400余人。在实践中,指导站形成了“活动团队+服务团队”的双团队模式,后制定了“三位一体”管理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巡视反馈制度等10项制度,确保了指导站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各支志愿团队则在党员骨干的带领下,不仅能做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并在团队建设上实现了“七个一”自我管理。
4、发挥志愿者作用。在交通行业党建上,2013年3月,长宁区建交党工委下发了《关于开展长宁区公交站(始发站)优秀学雷锋便民利民志愿服务站(线)争创活动的通知》,动开展长宁区公交站(始发站)优秀学雷锋便民利民志愿服务站(线)争创活动。该项活动联合了市交港局、相关街道在区域内25条公交线路、7个公交公司关联的18个公交始末站点设立便民利民服务站,每天早晚高峰时段由志愿者上岗维持秩序,每月5日、15日、25日由站点周边文明单位派员上岗执勤,形成行业党建开放合作的工作格局。同时,在河道管理行业上,针对苏州河沿线捕鱼的不文明现象,通过组建山川河流志愿者队伍,积极发动志愿者参与城区管理,与沿河社区、行业单位形成互动,借用社会的资源招募志愿者开展苏州河捕鱼的劝阻及宣传工作,进一步发挥党支部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党支部服务中心工作的效能。
二、城建专业委员专委会下阶段工作思考和建议
2015年,专委会工作也将继续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实践和巩固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成果要求,进一步在落实“凝聚力工程”精神、推进“五项行动上”下功夫,在深化建交系统行业党建优化拓展上求实效,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为抓手,不断推进基层党的建设和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推进长宁城区建设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一是进一步加强行业党建工作统筹领导。以推动实践《进一步加强建交系统行业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核心目标,继续带动和推进各会员单位党组织深化拓展本单位的行业党建工作,理清工作范畴、明确牵头单位,细化推进举措、建立工作载体,总结实践经验、提炼特色亮点。进一步抓好行业党建机制性建设,探索建立具有阶段性、指导性的机制或制度,通过不断深化行业党建,有力推动本行业各项工作有力执行。
二是进一步推动会员单位的作用发挥。继续做实城建专委会管理、运作,建立健全定期会议沟通等工作机制,积极搭建各类活动载体,进一步密切专委会与会员单位间、会员单位相互间的联系沟通,集智慧、聚合力,积极调动会员单位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加强会员单位的自我管理。进一步确定各行业牵头单位或培育及其职责范畴、运行机制,切实凸显其培育孵化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开展枢纽型管理、推进党建工作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各行业协会的牵头、协调作用,积极推进行业党组织、党员参与到“社会公益参与行动”之中,加大行业志愿者队伍培育力度,积极思考行业志愿者服务项目建设。2015年年初,计划对“凝聚力工程”学会城建专委会会员单位再进行一次梳理和情况排摸,充实党建力量、优化资源结构,为进一步推进行业党建工作全覆盖落实基础准备。
三是进一步强化形成行业党建新亮点。及时总结“建筑工地流动党员驿站”的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机制。2015年,专委会尝试在有条件的物业、绿化等行业推行,努力实现从体制内向体制外拓展,从区属向区域拓展,继续探索建立行业党建实践基地,以项目为载体,切实巩固和深化行业与街镇(社区)党建的协调共建,争取推出亮点项目,将行业党建的深化成效落实在服务群众的实效上,切实提高群众对行业党建、行业管理提升的感受度。
四是关于进一步推进“凝聚力工程”深化的建议。希望区“凝聚力工程”学会能够进一步加强对不同分会、专委会的分类指导,引导各类单位发展好各有侧重的“凝聚力工程”建设,指导和帮助专委会找准工作定位、明确工作抓手、培育工作品牌、实现工作提升;进一步发挥区学会在资源共享上的优势,推动党建资源、人才资源等在各分会、专委会之间的交互共享、融合共建;进一步加强对“凝聚力工程”学会工作开展中各类先进典型、先进事迹的挖掘、总结和宣传弘扬,加强对现有党建成果的推广和宣传,以典型精神激励各会员单位党组织及其党员更好地融入区域化党建大局,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