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民生需求 扩大组织覆盖 提升服务功能

长宁区凝聚力工程学会江苏分会

江苏分会在开展社区凝聚力工程建设中,坚持以区域化党建为引领,按照两级机构三级网络的运作模式,以“1(分会)+4(网格)+13(居委会)”的组织形式,分层发动、团结凝聚辖区不同体制、不同规模的单位和组织,进一步扩大社区的组织覆盖面,依靠社区单位共谋科学发展大局,共商社区公益性、社会性、群众性事务,其核心突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服务为先。

为充分整合社区单位的资源,江苏分会进一步探索完善“居民区工作站”的运作机制,在江苏社区第三网格工作站又进行了拓展性试点,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完善架构,充实成员,扩大组织覆盖率

江苏社区第三网格工作站,是江苏分会设置于居民区层面的工作机构,隶属分会秘书处和居民区党总支的双重领导。由华山、南汪、北汪、曹家堰四个居民区党组织与除分会会员外的辖区49家单位,以及部分居民团队、义工等组成的网格工作机构。

目前,设站长一名,副站长七名,联络员一名。站长由网格长和所在居民区书记担任,负责工作站的全面工作;副站长分别由相关居民区书记、辖区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社区义工骨干等担任,根据分工牵头联系相关社区单位、居民团队、义工工作室等;联络员除协助站长做好日常工作外,负责工作站的对外联系和信息报送,协助工作任务的落实等。

工作站按四个居民区划块,以“就近就便,有分有合,统筹结合”的原则,分别联系和服务相关辖区单位和组织。对象主要包括居民区所辖的企事业单位(不包括学会、分会的会员单位)、“两新”组织、物业公司、商务楼宇、居民团队、义工等。根据活动需要,可以自行发展更多的参与单位,也可以推荐单位加入“凝聚力工程”学会江苏社区分会,成为分会会员。

二、建立制度,健全机制,提高需求知晓率

为发挥网格工作站的组织协调作用,工作站制定了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的制度,邀请辖区单位代表、“两新”组织代表、小区物业代表、居民代表、群团组织代表、党总支和居委会成员代表参加,总结工作成效,协商推进内容;每双月召开一次工作站负责人例会,通报和商讨工作站工作的进展情况。

同时,还制定了定期走访辖区单位和居民团队骨干等制度,促进了辖区单位与居民区的相互沟通,需求了解,信息反馈;通过扩大共识,谋求发展,资源整合,进一步聚焦辖区“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问题,提升了辖区单位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主动性。按照居民区的工作特点,开展了每年共建项目的签约活动,使服务于群众需求,服务于企业发展,服务于区域化党建目标的举措落到实处。

围绕网格建设与管理的难点、热点问题,适时组织力量进行协调解决,充分发挥辖区单位参与民主评议、协商议事的作用和权利,提出促进区域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使凝聚力工程建设不断向基层延伸、向社会拓展。

三、整合资源,关注需求,提升服务参与率

工作站通过整合辖区单位及各居民区的资源,积极组织开展辖区为民便民服务和其他各类活动,此举不仅为辖区单位走进社区、了解民情民意,搭建了沟通互动的平台,而且也使居民和员工在参与互帮互助中理解和谐社区建设之意,也为提升服务水平、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奠定了基础。

社会管理凝聚合力。秉承“凝聚力工程”学会“凝聚、服务、沟通、志愿”的理念,第三网格工作站结合辖区管理需要,以满足网格内的社区单位、居民合理需求为目的,通过开展单位、居民需求调查、分析、梳理,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服务建议。动员个体私企、小区物业、餐饮门店等小微企业发挥自身资源,参与网格活动,同时也强化了社会责任感,增强了这些成员单位的社会责任意识。因此,在我区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试点中,他们也积极响应,踊跃参与,有的单位主动上门化解与居民间的小纠纷小矛盾,如:位于昭化东路403室居民,因私占公共走道,影响居民行走,503室居民很不满,凭借熟悉水电工程技术的他,在自家装了暗钮。只要心中不快,就打开暗钮,下水道的水就会顺着裂缝滴在403室的门框上造成生活不便。几年来403室居民每每投诉,物业欲到503室检查总进不了门;居委上门查看,只见水势沿着403室门框往家中流,但不见503室下水道的周围有渗水的迹象,只好漏一次,劝一阵、好一阵,反反复复,查不出原因,问题总解决不了。有了网格综合管理平台,在居委会牵头下,社区民警、物业专业技术人员协同配合,三管齐下查明原因。当503室被告知漏水原因后,羞愧不已并作了恢复。在网格综合管理平台下,多年的邻里矛盾得到妥善解决。

门前管理责任落实。由于第三网格辖区内老城区较集中,沿街经营的小店铺较多,所以一度造成沿街面脏乱现象泛滥。网格工作站以此作为吸收成员单位落实门前卫生责任制的条件之一,强调加入网格义工队的首要条件,就是要从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入手,当好落实门前三包的示范户。这一倡议得到这些沿街面经营户的普遍认同,并以实际行动支持和参与到街道一级卫生城区和全国文明城区的复评审活动中来。

扶贫助困形成风气。第三网格工作站的经常性沟通活动,营造了辖区和谐家园建设的氛围,工作站依托义工工作室等服务社区单位和居民群众,鼓励在职党员、两新党员积极加入义工行列,参与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开展多形式、多方位的扶贫帮困活动。单位与单位、单位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蔚然成风,一人遇难大家帮,一家有难众企助,如:北汪居民区延安西路548弄口,有位安徽籍修车工叫姚尚涛,平时为人憨厚朴实,凭着精湛的修自行车技术,为居民起早贪黑的热情服务,受到居民好评。上月突感身体不适,到医院后被确诊为白血病!顿时小姚大脑一片空白。作为来沪的农民工,妻子没有工作、孩子尚读二年级,一家三口仅靠他微薄的修车收入维计。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真是一筹莫展。当北汪居委会得知后,第一时间发起爱心募捐。消息传开后,居民们纷纷伸出援手慷慨解囊,沿街的五金店、理发店、玻璃店、快递等业主,连弄口收废品的都参与了,多的1000,少的50,共募集了10720元。当居委会书记、主任将爱心款交到他手上时,这位34岁的汉子热泪盈眶,不停地说,“谢谢所有人对他家的帮助,他会永远记住这份恩情。”网格内因为有了这样的社区工作的支持者和参与者,社区的和谐稳定就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