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个凝聚”为抓手 推进“三个环境”建设
长宁区“凝聚力工程”学会仙霞分会成立至今近三年了,一直以来,在区学会的关心指导和社区(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分会围绕仙霞街道提出的推进 “人居环境、人文环境、人际环境”建设的工作主线,各会员单位认真履行社区发展框架协议,以“服务凝聚、文化凝聚、价值凝聚”积极为“三个环境”建设贡献力量。
一、以“服务凝聚”为基础,大力改善人居环境
仙霞分会把整合会员单位力量服务民生、服务社区、服务企业放在工作首位,凝心聚力,推进仙霞社区宜居、安居、乐居的人居环境。
1、联建联管,建设“宜居”社区。一方面,通过会员单位城管仙霞大队、仙霞派出所、房管局二办、仙霞物业等多部门联动,加快推进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完成了112幢居民楼的平改坡主体工程。另一方面,我们整合城管、公安、门责指导员3支队伍的力量,加强对街面、路面的巡逻,取缔占道设摊和跨门营业。深化网格化与大门责相结合的社会管理创新项目,注重发挥沿街商家主体作用,加大管理、问责力度,提高知晓率、上榜率和挂牌率,1100多户沿街商家均列入大门责管理系统,覆盖率达到100%。
2、协同共治,建设“安居”社区。进一步巩固“五防”公共安全基础防线。 由街道、派出所牵头,分会成员单位参与,围绕整治住宅建筑消防安全隐患等平安实施项目以及治安顽症,在明确责任部门和实施要求的基础上开展多部门联动。完善街面联防“5+1”机制。街道942家社区沿街单位签订治安、消防、安全责任书,落实联防工作措施。
3、组团服务,建设“乐居”社区。一是开展“组团送服务,凝聚在身边”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项目。以困难群体关爱行动为载体,不断推进创先争优工作。对已排摸的2571人、1834户困难群体实现结对全覆盖,对180户重点对象落实了企业单位党组织结对。落实“一牌、一箱、一卡”各项工作,张贴公示牌1800余张,安装意见箱23个,发放联系服务卡38000张。切实将“一访、二记、三解、四评”的制度落到实处。完善社区生活服务中心项目运作,为12000人次提供了六大类35项便民服务。二是完善“六个便利服务”示范点建设项目。在创建成功慧谷白猫科技园示范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志愿者服务签到制度及园区“六个便利服务”指南。推进东方维京商务楼的“六个便利”示范点创建工作,以及第三批白领就餐点的创建工作。注重在“服务”上下功夫,加强项目化管理,加强常态化运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营造舒适宜人的商务环境。举办来沪务工人员迎春联欢会、白领大型交友和组团式服务进楼宇进园区等活动。三是开展企业、社区、金融咨询服务项目。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走访调研,了解企业和社区居民的需求,组织金融业企业下社区、楼宇、园区开展“为民理财咨询服务”,更好地为解决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帮助。
二、以“文化凝聚”为抓手,提升人文环境
凝聚力工程文化的核心价值是“魂”,通过社区大文化聚魂的实践,实施美食文化节、睦邻文化节、学习型社区创建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激发社区单位对仙霞人、事、景的感情。通过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提升人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餐饮文化,打造别具特色的美食地标。由会员单位餐饮同业公会牵头,举办第七届仙霞美食文化节项目。打造展示餐饮企业的企业文化、厨艺技能、服务礼艺的平台,进一步提升了仙霞餐饮业的服务水平,扩大仙霞路“上海市特色商业街”的影响,打响“仙霞路美食特色街”的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睦邻文化,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睦邻文化活动,让更多群众共享社区文化发展成果。举办第六届睦邻文化节暨第十一届读书节、“缤纷长宁、活力城区”周周演仙霞社区专场活动,吸引近5000余名观众参与。通过“阳光家园艺术节”这个社区群众熟悉的传统文化品牌项目激发社区内的原创力量,努力打造出一批与“和谐仙霞、温馨家园”相适应的群众文化原创作品,提升社区文化氛围。
3、学习型社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辖区内有会员单位上海外贸学院、工程技术大学、仙霞高级中学、长宁实验小学等18所大、中、小学、幼托等教育机构,形成了仙霞阶梯型、多层次的教育网络。上海市档案局、东方出版中心、长宁区文化艺术中心等多家市区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孕育了仙霞丰厚的人文底蕴,为学习型社区的创建打下了良好基础。去年,仙霞社区被评为2011-2012年度上海市学习型社区。
三、以“价值凝聚”为重点,优化人际环境
以公益、志愿、义务为原则,以崇尚科学、奉献社区、服务群众、促进和谐为宗旨的志愿者、义工队伍建设逐步成为分会价值凝聚的工作重点,不断优化社区人际环境。
1、发扬志愿奉献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文明城区创建,我们成立了仙霞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分会义工队伍不断壮大,从建立时的233人已扩大到了1360人,在去年的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会员单位中积极倡导“随手公益,快乐志愿”的价值取向,街道先后涌现了长宁区首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顾颂珍、长宁区“十大新闻人物”节水达人王学达、“酱菜妈妈”高秀娣等先进典型。
2、发挥社会组织枢纽式作用,促进社区和谐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会员单位向阳花青年公益社,开展“融汇仙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艺术团项目。共有近40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参加了民乐班和舞蹈班。
3、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营造敬老爱老社区氛围。会员单位太阳市场,在党组织的牵头下,推出服务热线,开展“情系老人,播撒爱心”为独居老人免费送菜活动。一年来,太阳市场党支部的党员出资1.5万元帮助了社区困难家庭、独居老人、和困难学生等。
以上是仙霞分会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今后,仙霞分会将认真落实卞百平会长讲话精神,以“凝聚力工程”建设20周年为契机,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做深做实“困难群体关爱行动”和“六个便利服务联盟”的重点工作,着力抓好项目建设、载体建设、组织建设和自身建设,不断深化拓展区域化大党建工作。
1、抓项目建设,做实事创特色。一是形成一批经典项目。进一步梳理自2010年分会成立以来各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共同实践的项目,通过分析,积累,提升,逐步形成如“仙霞路特色商业街建设暨仙霞美食文化节”项目、“抓五防,降刑案”构筑社区公共安全基础防线项目、“学习型社区建设暨读书文化大联盟”项目等一批经典项目,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品牌效应。二是落实一批重点项目。结合凝聚力工程二十周年,结合街道重点项目,进一步做好“组团送服务,凝聚在身边”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项目、困难群体关爱行动、六个便利服务联盟、幸福养老即生活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等,为成员单位参与社区建设搭建平台。三是拓展一批试点项目。结合白领和居民群众需求的多元化,分会将进一步挖掘社区资源,充实会员单位,推出试点服务项目。今年主要推出:与社区学院合作开展的“学习培训便利服务”点心制作体验中心项目。与上海飞尔航空乘务进修学校合作开展飞尔社区关爱儿童志愿服务项目。与向阳花青年公益社合作开展“纸中情,瓶中爱”再生资源回收助老服务项目。
2、抓载体建设,做公益促和谐。在义工队建设的基础上,分会将着重向组团式、小组型方向拓展,向社会组织方向深化。分会结合党建重点工作,按照街道党工委工作要求,以党员志愿者工作室为抓手,通过培育一批、命名一批、表彰一批的方式,推进党员志愿者工作室建设,争取年内达到30家;充分发挥党员义工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育一批先进典型和团队领军人物。
3、抓组织建设,做站点强基础。按照区设学会,街道设分会,居民区设工作站的三级组织网络建设的思考,在做实分会的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居民区工作站的建设。在街道各居民区推广成员单位大金更居民区工作站的做法,将进一步依托党建共建联席会议基础平台,整合小区周边资源和共联建单位资源,以项目化为运作模式,与共联建单位签订共建联建协议书,进一步梳理、落实助老、助学、便民等服务项目,使社区单位变被动合作为主动参与,进一步拓展了区域化大党建工作。
4、抓自身建设,做优化促提升。分会将不断探索党员服务中心作为秘书处的优势功能,不断发挥分会作为党建引领的枢纽式平台作用。一如既往地做好“走到一起来”分会会刊的编撰和发行,进一步完善“走到一起来”功能互动服务平台。不断加快公共服务资源有序开放、有效衔接,打造更具效率的项目运营枢纽、资源调配中心和对话交流平台,完善服务企业发展、服务百姓生活、服务大党建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分会运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不断完善分会的学习调研制度、理事会会议制度、联络员会议制度、共建联建结对制度等各项制度,使凝聚力协会仙霞分会在社区管理和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