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凝聚为导向 以服务促发展
走群众路线推动“两新”组织党的建设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面对新时期“两新”领域群众工作新特点、新形势、新要求,长宁区社会工作党委充分发挥区域化大党建的优势,着力推进“凝聚力工程”向覆盖“两新”领域的各类群体拓展,不断增强党的群众工作基础。
一、以区域化大党建为引领,构建“两新”领域群众工作格局
依托区域化大党建格局,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区域托底”原则,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开展群众工作,重点指导各级党组织完善服务功能做好群众工作。
1、横向联动,形成合力。形成了与区工商局、区商务委、区社团局等职能部门的信息源头管理协作机制,共同推进“两新”领域的群众工作;与区委组织部、区人大、区政协、区工商联等部门建立“两代表一委员”及工商联执委以上具有政治身份的企业家联系制度,拓展了党的群众工作覆盖面;与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和区“凝聚力工程”学会、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两新”组织青年读书会等建立了党群联动机制,利用群众团体的优势,在广大群众中开展社会活动;逐步完善“行业党建+属地管理”的工作格局,依托各大口党工委将社会组织纳入党的群众工作范围。
2、纵向分层,全面覆盖。形成了以各街镇为主体的区域化、网格化联系服务群众的管理模式。在拓展10个街(镇)、2个园区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全区87个“楼宇党员服务点”功能,逐步实现与群团服务点、综治工作点等“多点合一”,将群众工作细化做深到每个楼宇、园区、企业、商铺,使其成为服务经济、服务企业的前沿阵地。
二、以基层党组织为主体,发挥“两个作用”开展群众工作
紧紧围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创新机制、搭建平台,引导“两新”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服务群众、联系群众中积极发挥作用。
1、建立直接联系点制度。深入推进上级党组织联系服务企业全覆盖,实行四套班子联系区域单位、职能部门党组织结对共建、区社工委分片包干联系、社区综合党委和党群工作者日常走访,确保不同层面党员干部联系企业全覆盖。上级党组织不定期召开联系服务座谈会,党群工作者每月走访25家以上企业,了解企业和群众的意见诉求,及时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同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
2、完善企业双向沟通机制。建立“两新”基层党组织 “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双向沟通机制,一方面与业主、高级管理层间的双向沟通,定期汇报党组织工作活动情况和党员的思想动态;帮助协调“两新”组织员工的职业发展、社会保障、个人诉求等实际问题;另一方面继续推进党务公开,促进厂务公开,为企业排忧解难、党组织参与劳资矛盾协调处置等新机制,与员工建立经常性沟通机制,听取员工呼声和需求,促进企业依法协调劳动关系,凝聚各方力量,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3、推进组团式服务。围绕服务企业、奉献社会,推动“两新”组织参与社区组团式服务,通过动员参与电子走访日志、电子巡查日志、门责制等社会管理创新项目,组建一批由“两新”组织党员领衔的志愿者工作室,从关爱困难群众向参与社会共治拓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区“两新”组织参与社区组团式服务项目共732个,认领党建共建项目137个。
4、深化拓展“关爱行动”。根据区委有关要求,结合“两新”组织的实际,区社工委制定下发《关于在长宁区“两新”组织中开展“关爱行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注重“五个结合”,即:与体现党内关怀和增强党建工作有效性相结合;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相结合;与开展“岗位行动、家园行动、志愿行动”相结合,与深化“六个便利服务联盟”,满足“两新”组织员工的多元需求相结合;与“两新”组织人才的培育和发展相结合。将关注员工的成长、成才,凝聚服务优秀人才以及引导党员和员工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作为“两新”组织党组织“关爱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截止2012年底,全区已实现了“两新”组织党组织与社区困难群体“结对帮困”全覆盖,“两新”领域党员志愿者工作室约有90家,党员参与“关爱行动”人数达到党员总人数的80%。
三、以“六个便利服务联盟”为载体,切实解决群众诉求
为群众排忧解难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在推进“两新”党建工作过程中,我们从白领和企业反映最突出的吃饭难、交友难、学习难、保健难、维权难和融资难等问题出发,发挥政府部门的行政资源优势,调动社会力量的专业资源优势,于2008年成立了“六个便利服务联盟”。
五年来,“六个便利”服务项目不断从“面上”深化拓展,从“源头上”完善配套。八个联动组共推出了34个服务项目,其中包括学习教育咨询日、相约两号线、金融服务进楼宇(园区)、文艺演出进园区、定点就餐点挂牌推荐、评审和探索制定就餐点扶持奖励办法、健身点建设中医治未病进楼宇等9个重点项目。街镇园区方面共提出了56项需求项目,主要集中在白领午餐、体育健身、卫生保健、白领交友、白领学习及文化、企业发展及政策咨询、法律咨询等8大类别。“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的内生活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激发,他们以“六个便利服务联盟”为载体,充分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发挥作用。如:爱尔眼科、西郊骨科等民营医院党组织积极组织专家进楼宇,为白领提供视力保护、颈椎病防治等免费咨询。
四、以社会管理创新为契机,形成群众工作的社会参与机制
紧密对接社会管理创新理念和试点项目,以此推动“两新”党建向社会管理延伸、推动群众工作向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延伸。
1、党建引领企业文化。以分层分类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为指导思想,把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发展、员工素质提高、丰富员工物质和文化生活结合起来。坚持从规模以上企业先做起、从有党组织和党员的企业先做起,由规模以上企业带动规模以下企业,由国营企业带动民营企业,在全区倡导一种“爱岗敬业、团结向上、诚信经营、奉献社会”的区域文化氛围,逐步形成以职业道德、诚信体系、民主管理和社会奉献等内容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2、集聚社会组织的力量。结合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完成了14个部门49个项目的梳理,把原先以专项资金支付形式的1300万元社会服务管理经费纳入购买服务流程管理,通过购买服务、项目扶持等形式,引导社会组织和工作室在矛盾调解、公益服务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目前,全区共有300多家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公益服务,30多个社会组织参与人民调解、法律维权等工作,培育发展了青少年事务志愿者协会、众扶帮教志愿者协会、禁毒妈妈义工服务队等一批社会组织参与特殊人群服务。
3、推动全党共同参与。向全区“两新”党组织和党员明确提出“在爱岗敬业中服务企业、推动发展,在投身公益中服务群众、融入社区”的目标和要求,鼓励“两新”组织党组织充分结合行业特色、企业特点、群众需求,开发奉献社会特色项目,推广仙霞太阳市场“党员带头、让利百姓”,携程党委“爱心学校”(每年定期派爱心教师团队义务支教)等做法。与上海地铁第二运用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上海首支以“两新”组织员工为骨干的地铁应急志愿者队伍,通过组团式带动小微企业参与公益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