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服务 互惠双赢 共建幸福安康的和谐家园

新泾分会深入推进“凝聚力工程”共建联建的探索与实践

长宁区凝聚力学会新泾分会

作为长宁区唯一的镇,历史赋予了新泾地区特殊的地位和使命,“全面完成城市化”、“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在“十二五”期间,这里将发生意义深远的变化,区域的发展蓝图无限美好。“凝聚力工程”是长宁党建工作的经典品牌,即将迎来二十周年的纪念。新泾分会作为区“凝聚力工程”学会的一员,以深化拓展“优化学会、做实分会”为目标,始终秉持“服务、凝聚、发展”的理念,为新泾地区的建设与繁荣孜孜以求。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出发,区域的发展一方面靠经济建设的硬实力,另一方面靠城区环境、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的软实力。对于拥有住宅占地面积过半、114个独立小区和8.68万居民的新泾镇而言,如果说经济发展是根基,那么要为广大居民群众建设一个幸福安康的和谐家园,毋庸置疑,增强区域的软实力,全面提升城区综合品质则至关重要。

衡量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在于区域内居民的幸福指数和企业对政府的评价指数。我们清楚地看到,单靠政府的力量来提高软实力未免势单力薄,必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借智于社区群众、借力于驻区商企。

新泾镇以“凝聚力工程”分会为主体,充分发挥分会“信息的纽带、服务的桥梁、党建的载体”的功能作用,积极联系、组织协调,在与会员单位、区域单位共建联建的道路上取得了实践成果,共建联建的内涵和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其中以“双向服务”的作法和成效最为突出,它实实在在地深入到企业中、走入群众中,真正实现了“双赢”和“多赢”的目标,真正实现“服务受欢迎,双方得实惠”。分会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双向服务”工作:

一、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分会向会员输送精品服务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企业的需求不断更新与升级,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点。分会融合“两新”党建、商会、工会等平台,密切联系会员单位,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方式,从企业发展、企业文化、白领健康等多个方面入手,并牢牢把握与企业沟通的机会,深入研究、挖掘企业及其员工潜在的需求。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建立共享平台,为会员单位输送精品服务。

1、关注会员发展,专业服务送企业

实践证明,政府要落实行政管理,须建立在社会成员自身均能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分会认为,只有众多会员单位的个体强大,才能达成区域整体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分会在为会员单位创造良性发展环境的同时,还为企业搭建了科技、金融、人才三大共享平台,把专业服务送到会员单位。

一是科技服务平台。分会通过镇商会为会员单位办理科技年检、宣传科技新政策、知识产权培训等活动,逐渐成为科技企业成长的孵化器。召开“科技企业政策宣讲大会”,组织近40家会员单位学习科技“新36条”的政策。分会已有高新技术企业33家,上海市小巨人企业3家,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73项,企业科技能级逐步上台阶。

二是金融服务平台。分会积极为会员单位拓展融资渠道,上半年,在分会的推动下,临空园区内的会员单位成功融资金额累计过亿元。此外,分会还与“上海市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合作设立临空工作站,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一条龙服务。

三是人才服务平台。握有精英、留住人才,才能稳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会直面会员单位员工最关心的租房难问题,整合区域房产资源,宣传人才公寓政策,服务外来员工。为14家企业108人申请人才公寓,发放74万元人才公寓补贴,今年还推出新泾北苑人才公寓项目,为会员单位的新上海人员工提供了住房保障。

分会搭建的三大平台,使许多会员单位从中获利,在科技和金融等核心技术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会员单位的信赖,为双方合作共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关注就医难题,义工服务到医院

当今社会“就医难”主要有两难,一方面群众感到“看病难”,另一方面医院感到“行政管理难”。会员单位长宁区中心医院作为长宁西部地区唯一的二级医院,承担着该地区的医疗任务,加之长宁区没有三级医院,周边地区医疗资源也相当紧缺,故其还辐射到闵行区的航华、华漕等多个地区,大量患者的涌入给医院的运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临界超负荷运作状态,就医难题相当严峻。在与长中心的多年共建中,分会致力于帮助其共同解决难题,于2011年成立了一支老年医务义工队。作为向会员单位提供长期志愿服务的代表,服务队每周三天坚持到长中心开展义务服务,至今已近两年。

老年医务义工队主要承担三项工作,一是维持挂号、配药的秩序;二是导医咨询;三是调解纠纷。义工队员的服务处处闪现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他们雪中送炭的行为给患者和家属带来莫大的关怀和安慰,收获患者好评无数。

分会把“义工服务”送到医院,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与水平,为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文明就医氛围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也为患者送上了福音。会员单位受益匪浅,表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将以自身更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主动参与社区医疗服务、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以回报社会。

3、关注白领健康,保健服务进楼宇

进入21世纪,现代医学与信息科技迅速发展,人类越来越重视生命的品质,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由“疾病医学”逐渐向“健康医学”转变,医学关注的对象也从“已病人群”向“未病群体”扩展,对疾病的策略从“有病就医”向“预防为主”转变。

分会通过细致的社会调查和研究,认为工薪阶层中年轻的企业白领一族,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大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由于各种限制,他们没时间上医院,又缺乏基本的医学常识。病痛一旦来袭,身处楼宇的白领因而产生不知所措心理的较多,呈现出对健康知识和疾病治疗的普遍渴求。

分会整合会员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特色项目——中医“治未病”,积极推进该项目进企业、进楼宇工作。邀请中医专家开展健康知识系列讲座,将健康诊疗咨询推进楼宇;传授白领工间休息“八十一式”拳操;邀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营养师进楼宇开展“坐堂医生月月疗”活动;结合卫生中心调研课题中的“免费颈椎拍片”项目,针对白领职业病特点对症下药。

会员单位中有的白领认为,中医“治未病”使自己不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医疗卫生的负担,降低了就医费用支出。分会借由向会员单位白领送“保健服务”的形式,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分会工作赢得了会员单位的理解与支持,使“凝聚力工程”在企业人心中扎根、深种。

二、坚持以惠民为导向,会员向社区导入优质资源

分会坚持组织发动并鼓励会员单位融入区域大家庭,参与社区活动,服务社区、服务群众。分会整合优质资源,与会员单位共同拓展服务项目,在结对帮扶、组团服务、文明共建等多个方面向社区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项目,体现了会员单位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结对帮扶心连心

分会在元旦、春节、高温期间发动会员单位开展“百企帮百家”活动、“困难群体关爱行动”。会员单位晨讯科技员工自愿捐款筹集,与社区困难家庭开展结对帮困活动,此外,他们还向绿五居委会捐赠了一套音响,用于社区文体活动。会员单位置信集团的63名党员与37户社区困难家庭结对,走访慰问43人次,赠送慰问金2.15万元,还为帮扶对象的家人解决了就业问题等。联合利华以“凝聚力工程”分会为平台,主动提出与社区困难学生结对帮困。通过这些“结对共建”活动,会员单位为社区困难群众提供了资助,与所结对的困难家庭形成了相对固定、长期的帮扶关系。

2、组团服务面对面

分会通过建立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广泛发动会员单位成为组团力量,参与普遍走访,积极推进“幸福安康的和谐家园”的建设。

分会提出组团要“人对人、面对面”,服务要“心贴心、实打实”的工作理念。会员单位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福泉居委会联手,通过组团走访做深、做透“家庭医生制”,把“慢性疾病患者情况调查表”送到每家每户,锁定服务对象,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并做好跟踪服务,从而达到关注健康的目的。福泉居委会打破壁垒,引入市级单位,与上海市少教所签订未成年人教育协议,让同龄人现身说法,给社区的未成年人以警示作用,为其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社区单位荣茂公司热心小区建设,为淮阴路居民区的防盗门更换出资10万元,解决了资金难题。

今年以来,分会培育的党员志愿者工作室踊跃投身社区服务,如倪白投资理财工作室深入多个居民区,开展了13场专题讲座和咨询活动,受到普遍欢迎;俪人坊美容美发工作室的陶鹏飞和工作室成员坚持十年为大重病老人、离退休干部免费理发,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典型。

3、文明共建手拉手

分会把共建联建作为项目化运作,着力提升城区的文明指数和居民的幸福指数。同时,妥善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加快建设和谐家园的步伐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营造了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年初,分会与上海市公安局特警总队签订警民共建文明协议,融合警民关系。当台风“海葵”来袭,特警总队主动腾出了训练营,作为中泾居民区的转移场所,为他们提供了“避风港”。

在文明共建方面,会员单位百联西郊与分会的关系也非常密切,百联的地下一层,专门用作新泾镇社区活动中心;百联中庭免费为社区文化提供舞台;“暑期快乐休闲屋”也在百联开设,为青少年免费开放场地,提供文体、教育类活动。

又如,会员单位西联环卫公司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每一阶段都主动出击,总是在第一时间落实迎检任务,落实整改、行动迅速,帮助我镇顺利通过检查。

会员单位的这些作为与举措,巩固了分会与企业之间的“联合、联动、联建、联盟”机制,同时也促使分会与企业的文明指数同步提升、共同发展。

三、关于共建联建深层次发展的思考

对于共建联建工作未来的发展,我们认为,“双向服务”的品牌已初具规模、初显成效,要使其焕发新的活力,提升共振效应,保持生命力和战斗力,还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1、深化整合资源,在共建联建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

通过有效整合人力、物力等各类资源,强化共振效应,形成合力效果,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运用年会、会长会议、理事会议、联络员会议,以及走访、网络等形式,加快信息交流共享的脚步,向会员单位充分宣传区域发展的目标,把会员单位的思想和行为统一到区委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上来。分会要不断拓宽视野,在共建联建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侧重于吸引更多的区域单位参与区域建设,进一步深挖并整合资源、增强分会活力。

2、深化项目运作,在共建联建的内涵和成效上下功夫

在实践中,我们感到传统的共建联建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要使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要开展项目化运作。分会将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与会员单位之间的交流合作,在共建联建的内涵和成效上下功夫。加强双方的联系沟通,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把项目做得更“长效化、人性化”,为企业、为群众服务,将“凝聚力工程”之花开遍新泾。

3、深化分会自身建设,在共建联建的制度和基础上下功夫

为了进一步做实分会,打牢共建联建的基础,分会将着力加强自身建设,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把“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文明共建制度”、“三生有幸制度”等做深、做透,使制度本身更与时俱进、符合实际、贴近需求。

好制度要靠好的班子和好的队伍落实,分会的组织架构、队伍建设本身也很重要。分会按照学会章程,由会长统领分会工作,定期召开理事会议,执行会员大会决议。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工作,镇组织科、党办、党建办、宣传科、纪检监察科、党员服务中心是分会秘书处的六大工作部门,分会秘书处工作突出综合联动、突出专人负责,做到“三讲、三专”,即“项目讲合作、运作讲效率、信息讲共享”,真正实现分会工作有“专人牵头组织、专人协调联络、专人督查落实”。

(执笔人:刘英瑜徐万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