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党组织要主动担负加强青年队伍建设的使命
——上海服装集团的实践与对策
企业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员工队伍的素质和能级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青年员工队伍更是企业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因此,从战略视野和实践操作的结合上切实加强青年队伍建设,已成为摆在企业党组织面前的一项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围绕企业党组织如何主动担负起加强青年队伍建设的使命,笔者进行了一些集中调研和思考,兹结合上海服装集团的实践和探索,阐述一些认识与对策。
一、加强青年队伍建设是企业党组织的光荣使命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这为企业党组织加强青年队伍建设、发挥好青年队伍作用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1、建设青年队伍是企业的重要工程
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历代中央领导都将青年工作视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身体力行地给予亲切指导和大力支持。青年工作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更显其重要性。据共青团系统的调查显示,企业内青年占员工总数的比例相当高,沪东中华造船集团为43%,东方航空集团为60%以上,在动漫、云计算、电子商务等一些新兴行业更是高达75%以上。即使是上海服装集团这样的劳动密集型老国企也达27.2%,并且随着近几年老员工的退休,这一比例还将进一步上升。更值得注意的是,青年人已经在各类企业中担任了大多数实际运作的工作,许多技术、业务岗位的关键工作已经无可替代。由此观之,建设好青年员工队伍的确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程。
2、建设青年队伍是企业的活力工程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实践充分表明,广大青年确实是我国社会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支力量,确实是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当今中国科技创新,许多都是青年人作出的贡献。最近为世人所关注的我国神九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对接天宫一号完成科研任务的壮举,出色担当飞天科研重任的就是一支年轻有为的精英队伍,这同多年前以白发老者一代居多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就我们集团来讲,在外贸、经营等一线岗位上奋力拼搏、焕发活力的大都是青年,这些年不断涌现出的杰出青年、优秀青年企业家、创新人才等都是最好的明证,从而为企业增添了发展的活力。
3、建设青年队伍是企业的希望工程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青年看作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从来都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朝气蓬勃的推动力量,从来都热情鼓励和坚定支持青年在人民前进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人生理想和远大抱负。”青年员工队伍同样是企业的希望和未来,企业生存和发展靠的就是一代代青年人成长接班、继往开来的传承和开拓。据共青团系统的抽样调查,上海焦化公司35岁以下的青年人经常占据技能比武领奖台的显著位置,在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醋酐项目团队里青年占了70%。上海服装集团为促进企业转型发展,抓了一批以青年为主体的创新团队,通过实行项目管理及合力关心支持等推进措施,有效激发了青年人才的创造性,使他们在实践锤炼中增长才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新的动力和希望。
从上述分析可以清楚地认识到:青年队伍素质如何,的确关系到企业现在和未来的兴衰,建设好这支队伍是一项战略性的重大任务。
二、当前抓青年队伍建设存在的几个难点
近期,上海服装集团对青年员工队伍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在总结各级党团组织所做的卓有成效工作和取得成绩的同时,清醒地看到,当前许多企业在建设青年队伍工作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难点,需要进一步聚焦攻坚。
难点之一:如何适应企业转型的需要优化青年队伍人才结构
从接受调查的上海服装集团员工平均年龄44.82岁,其中35岁以下青年员工(含外来务工青年)约占员工总数的27.2%;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77%,初中文化的占10.8%;管理服务性人员占48.8%,专业技术人员占16%;其中有“助理”职称的占55.9%,无职称者占37.1%,中高级职称者仅为7%。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集团青年(除外来青工)学历较高,但专业技术人员偏少,职称比较低。就相当一部分企业来说,面临转型发展的艰巨任务,无论是从解决青黄不接的“年龄断层”,还是培养转型发展急需的青年人才,尤其是在产品设计、市场营销、项目主管、领军人物、经营者等领域,都缺乏现代业态的适用性人才,这方面的需求亟待缓解。
难点之二:如何增强在青年队伍中引导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调查数据反映,关于青年政治取向和社会公德:⑴很想入党并积极努力的占60.1%;⑵认为现在的团组织有吸引力的占78.9%;⑶对“遇老人倒地时是否搀扶”的提问,选择“考虑后再决定”的占62%,选择“立即上前搀扶”的占28.6%;⑷对社会风气的感受,认为“冷漠”的占51.2%,认为“无所谓”的占40.8%。综合分析,当代青年更加以自我为中心,利益取向更突出。青年有文化、有思想、有主见、有朝气,但由于社会经历不够,也容易产生情感偏激,不大容易接受他人的劝导。因此在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引导时,怎样循循善诱、据实说理,施之于生动感人的沟通交流,从而产生心悦诚服、入耳入脑的效果,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难点之三:如何更好激发青年人对本企业的归属感和敬业心
关于职业感受和岗位期待的调查数据显示:⑴对现岗位满意度“一般”的占47.9%,“较满意”的占36.2%;⑵对“发展”与“薪资”,认为“发展空间有限,薪资难以满意”的占51.6%,认为“有较大发展空间,但目前薪资较低”的占38%;⑶对工作环境改善的期待,选择前两位的依次为:“薪金、待遇”(83.6%)、“更多培训和提升能力”(50.7%);⑷希望“得到培训”处于前三位的内容是: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培训(78.9%)、人际关系处理方法培训(63.4%)、金融及法律培训(45.1%)。可以说,“归属感”这个许多企业面临的共性课题,对于服装集团这样一个尚未完全摆脱劳动密集型态的老国企来说,更是一项需要长期耕耘的艰巨任务。在物质吸引力一时难以全面提高的情况下,如何借助于先进文化力,树立团队愿景,融洽人际关系,聚焦发展使命,是企业党组织共同面对的一个课题。
难点之四:如何集聚多方面资源加快青年队伍建设
实践表明,建设一支能胜任使命的青年员工队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容单打独斗,而必须要集聚一切可用的资源,才能奏效。对于现有资源不足的老国企来说,更是必须调动企业内外部的一切资源,包括企业的历史资源、文化资源和品牌资源,以及社会的网络资源、组织资源、政府资源,等等,并且有机地整合好,以能动有为的实际行动,探索青年队伍建设的新路子。
三、企业党组织加强青年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集聚各方面资源来加快青年队伍建设,需要各级组织和方方面面的协同联动,但其中承担引领和协调责任的非党组织莫属,这也是由党章和团章所明确规定的。企业党组织必须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党建带群建的优势,完善和落实有针对性措施,不断攻克难点,促进青年队伍素质和能级的提升。
对策一:将青年队伍建设列为重大战略任务
要做到领导重视、一抓到底:一要营造强烈的舆论氛围,大力宣传践行“青年状况决定着企业的活力与未来”、“推进青年队伍建设是系统工程管理”、“以党的引领作用促进青年队伍建设”、等重要理念,提高自觉性。二要结合转型制定实施计划,在调研预测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完善有针对性地促进青年人才成长的措施。三要将建设青年队伍的目标任务列入党、政、群年度工作考核,实行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严格管理。四要在企业党组织的主导协调下多方参与合力推进,使各个阶段的具体目标较好实现。上海焦化公司党委采取的“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上落实保证”、“工作中搭建舞台,实践中锻炼成才”、“理想上坚定信仰,作风上培育品质”等做法,很值得学习借鉴。服装集团党政合力支持青年工作,通过“召开人才工作大会、制定实施专项文件、加强学习培训激励、加大培养使用力度”等举措,有效地推进了青年队伍强素质、出人才、多贡献。
对策二:建立有效的青年队伍发展管理机制
要构建青年员工梯队,让优秀的青年进入定向培养通道,让有志向的青年进入竞争通道,让一般青年进入培训通道,合理配置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保障后备干部力量储备。
一是实现青年员工分级化管理、差异化培养。可将青年队伍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重点培养的“领跑者”层级,重点培养“技能型”向“管理型”的转变;第二梯队为次重点培养的“发展者”层级,强化在充分历练中各项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第三梯队为“考察者”层级,鼓励主动学习和自我提升,展开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为储备而培养。
二是规划职业空间,实现青年员工合理化定位和系统化考核。通过整体评估,选拔综合实力强、管理能力突出的青年人才充实到关键岗位和职能经理岗位,实现企业岗位的有效过渡和衔接。上海重型机器厂党委三管齐下加快年轻干部培养的做法值得推广,他们首先注重源头选拔,结合企业特点有侧重,结合企业需求高标准,遵循人才规律定计划;其次注重过程培养,以党建带团建加强指导,以实行兼职制度培养综合能力,以对接后备人才库拓宽培养渠道,以结合重点工作丰富培养模式。
对策三:打造企业与青年发展利益的共同体
要把“青年为企业发展多作贡献”和“企业为青年成才立业创造条件”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全面策划一起实施,进入良性互动的轨道。企业党组织和行政要关注青年的心态、情绪、诉求和权益,以企业发展愿景引导人,以提高事业待遇激励人,以拓宽成才舞台发展人,帮助广大青年员工更多地了解企业,参与管理,发挥才智,实现价值。如上海石化股份公司党委坚持青年工作服务于企业科学发展,让青年在企业增效中建功立业;坚持青年工作服务于青年员工成长,让青春在企业发展中激情燃烧,开展导师带徒、职业生涯导航、“推优”、培训带教等。
服装集团进出口公司党委探索创造出“五化工作法”,即制度化培训、超常化使用、绩效化分配、职业化发展、组织化熏陶,营造“快乐外贸”环境,使企业业绩和青年队伍连年得到提升。集团下属的飞达公司和大地公司党组织针对外来青工集聚的情况,多年来坚持“政治上一视同仁引导农民工;思想上一视同仁帮助农民工;技术上一视同仁培训农民工;生活上一视同仁关爱农民工;待遇上一视同仁激励农民工”,使他们的文明素质和技能不断提升,在他们中先后培养出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全国纺织工业劳模、市五一劳动奖章、市优秀外来务工青年、市团代会代表、市优秀共青团员等一批先进人物,《新民晚报》、《劳动报》等媒体均予以报道。
对策四:以“党建带团建”促进青年队伍建设
企业党组织要强化领导责任意识,畅通党团对接互动渠道,可以通过自身优势与协调传带,给青年工作积极提供多方面资源:⑴组织资源支持,协调党政工组织,给予项目、培训、经费、激励等方面的具体支持;⑵政治资源注入,着力辐射党建效应,开展党团联谊活动,深化事业观价值观教育和职业生涯导航活动,党团联动“推优”,帮助青年成长;⑶社会资源借用,以社企共建的“大党建”思路和渠道,帮助企业团组织拓宽交流活动空间,开展互助互学、联谊交流、共创文明、志愿者服务等生动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⑷群众资源整合,在企业党组织协调下,工会和团组织要紧密合作,共建青年员工素质工程。如中交三航设计院党委建立机制,把团建工作纳入党建总体格局;创新载体,大力实施青年职业导航活动;唱响主旋律,加强青年思想政治素质导航;技术练兵,实施青年岗位业务技能导航。我集团永新雨衣染织厂党委结合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实际需要,坚持十年开展“员工每年读一本书,联系本职解难提升”活动,有效地实现了青年精神风貌和能力素质的“双攀升”,获得市、区两级的表彰。
对策五:以特色企业文化助推青年队伍建设
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直接关系到包括青年在内的整个员工队伍素质与活力。必须按照青年的特点和呼声,创造性都将完善企业文化的过程切实变为发挥青年才智的过程,从而使企业文化成为引导青年队伍建设的持久动力。如上海柴油机股份公司党委力求思想工作的内容与青年共鸣,把工作“做近”、“做准”、“做亲”。他们关爱年轻人,进行一次思想交流座谈,组织一回关爱青年的家访,开展一个凝聚青年的活动,举办一场培养青年的培训,解决一项困扰青年的困难,激励青年在加快企业发展中发挥生力军的作用。
服装集团党委抓住新一轮转型发展及集团60周年庆、迎世博作奉献等契机,精心策划开展了群众性的集团文化建设系列活动,通过提炼集团核心理念,评选“上服发展60年最具影响力的十件大事”,拍摄集团展示录像片,编撰《汇聚上服》、《传承与创新》等书籍,举行“与祖国同行”及“劳动最光荣”等专题巡回展,团员青年结对走访老领导老前辈,组织品牌时装表演、职工运动会、业余爱好交流、红歌赛、达人风采秀等群众性展演,征集企业和谐发展的金点子等,吸引青年广泛参加,奉献才智,接受熏陶,有力地推动了青年队伍建设,产生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新形势下企业党组织加强青年队伍建设紧迫而重要,只有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和协调作用,坚持探索善于创新,针对问题务实攻坚,将党的优势延伸和整合好,构建齐抓共管、高效运作的新格局,才能助推青年队伍建设工作上台阶,为企业持续和谐发展多贡献。
(执笔人:宿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