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文明创建水平 服务文明城区建设
当前长宁区创建文明城区工作已处于深入推进的重要时刻。长宁区社区学院作为一所区办成人高校以及市民终身学习指导机构,应该在抓好自身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多做贡献。回顾两年来的创建过程,我们感到学院在我区学习型城区建设和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奉献世博坚定创建工作理念
学院本着“融入、服务、拓展、奉献”的创建理念,以迎世博为契机,围绕世博培训主线,积极服务长宁区文明城区建设。
1、积极组织推动世博培训
学院作为我区市民开展终身教育的指导服务机构,在全市率先主动与市文明办、市600办联系,请求接受有关培训任务,并在区文明办和600办的认可和支持下,在区学习办和教育局的领导、协调下,具体落实我区市民世博培训工作。学院积极宣传、广泛动员,全院教职工全面、全程、全员参与我区市民世博培训、考核和主题活动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工作,以便捷的学习平台、热烈的学习氛围和形式多样的宣传学习活动,为迎世博600天行动和市民文明观博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坚实的社区基础。
2、搭建平台形成工作抓手
学院开展市民世博培训以搭建网络平台为切入点,通过“学在数字长宁”网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与市东方网在线培训与考核平台的连通和数据共享,形成了我区特有的数字化培训平台,为市民提供了便捷、开放、高效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市民世博培训的知晓率、参与率与合格率。同时,在区学习办、区600办领导下,我们以依托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加强支撑力,以完善数据统计分析提高执行力,以讲师团、信息员、联络员等志愿者队伍强化服务力,形成了组织保障有力、支持服务到位、管理协调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了市民世博培训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
3、广泛覆盖追求培训成效
针对世博培训对象多样性、需求多元性和范围广泛性的特点,学院通过“学在数字长宁”网、长宁有线电台、长宁时报等媒体开展广泛宣传;以各类主题活动营造热烈氛围;以讲师团精品讲座提升培训层次;以系列征文、作品评选形成激励效应;以送课上门和菜单式选择提高服务质量,培训面覆盖到社区市民,中小学生、区域内单位职工、楼宇白领等。根据市东方网统计数据,我区“世博知识”培训达52.6万人,考核合格达43.4万人;“文明观博”培训32.8万人,考核合格26.9万人,两项网上培训的考核合格率均位居全市“第一”。通过世博培训的全覆盖,我区市民的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在长宁在全市文明指数测评中取得佳绩做出了积极贡献,我区取得连续三次第二名、一次第一名的好成绩。
二、以服务区域巩固创建工作基础
作为区域终身教育指导机构,服务区域是学院的责任所在,也是我们开展文明创建工作的基础。
1、全面提升社区教育层次
在区学习办和教育局的领导下,学院着力发挥“五项能力”,指导服务社区,提升我区社区教育层次。其中,以学习数字化促进城区学习化;以社区学校规范化促进三级网络内涵化发展;社区教育重点关注弱势群体和“洋居民”,提高市民幸福指数的创新做法得到了国家教育部、全国成协、市教委等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2009年我区被评为全国首批数字化学习先行区;2010年以上海市初评总分第一的成绩被确立为第二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在区学习办的直接指导下,我区富有创新性的工作形成了社区教育的“长宁特色”,在全市乃至全国形成了领先的示范效应。
2、着力推动教育服务业
在长宁区委区府的支持下,由区教育局直接领导,制定了长宁区教育服务业发展方案。其中重点要求社区学院发挥优势,为形成教育服务业集聚的产业园区搭建服务平台。
为满足区域发展要求,社区学院努力开展相关平台的建设工作:在原来“培训部”基础上,成立“长宁区教育服务业指导中心”,并在政策、人员、经费、硬件、科研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搭建起较为完备的组织平台;逐渐完善了集行政注册、招生服务、宣传推广、政策支持、师资交流、信息沟通等为一体的业务平台;经多方联系与洽谈,引进了若干高端优质培训项目,初步搭建起项目合作平台;发挥“数字长宁”优势,建设“长宁区教育服务业指导中心”网站,形成了高效便捷的信息平台,为大力推进我区教育服务业发展做了充分准备。
3、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事业
学院积极融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服务社会建设事业,发挥网络平台、师资、场地、教育教学组织方面的优势,先后开展环保、“六便利服务”、社工培训等公益性培训,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如:2009年“百万市民学环保”,我区仅网上培训就有近3000户,约1万市民参与了学习与考核;全区协管员世博培训共培训3650人,考核合格3475人,合格率95%。2011年我院又在区教育局牵头下,具体落实“六个便利服务联盟”中的“学习培训便利”工作,以“学习便利咨询日”为推动、以“学习便利e学社”为平台,以学习便利大讲堂为特色,使学习培训服务向职工和白领拓展, 展示出强大的教育能量和发展活力,为推动我区社会事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以多元发展深化创建工作内涵
为提升文明创建水平,更好的服务文明城区建设,学院以科研为引领,以课题为载体,积极探讨多元发展,以利于进一步理顺发展思路、抓住发展机遇、丰富发展内涵。
1、科研引领理顺发展思路
经过多年探索,学院确立了“科研兴院”的发展思路。课题研究已成为我院一项重要制度,并形成了自身特色:我们不仅通过课题研究推动工作,更要在工作中开展课题研究;既要从理论或政策出发开展研究,又要从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初步形成了发展研究室、各职能部门、教师个人相结合的科研层级;在开展全面研究的同时,又围绕学院每阶段的工作重点开展专项研究;不仅积极培养学院自身的科研梯队,还借助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的力量,提升科研整体水平。
2、抓住机遇寻求发展途径
长宁区教育局在《2010年长宁区教育局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服务业的工作部署,为学院发展提供了契机。我院抓住这一机遇,为实现自身新的发展而积极思考、寻求出路。比如:长宁区举全区之力对教育服务业的专项支持,为学院原有教育培训功能的拓展和深化带来了机遇;在学院生源出现下滑的形势下,对培训市场、成人学习需求的重新摸底,为成人教育的稳固与改革提供了转机;发展教育服务业还涉及对社区资源的深度开发与新的整合,从而为社区教育突破瓶颈、持续发展而提供了机会。
3、多元协调丰富发展内涵
为切实推进学院内涵发展,2010年,由院长牵头成立了“教育服务业背景下区域成人高校多元发展研究”的院级总课题组,各职能部门又分设8个子课题组开展研究。经多次专家论证,逐步形成了“多元发展”的研究构想:也就是在教育服务业背景下,积极探索学历教育、社区教育、教育培训三大功能各自不同的发展途径与策略,并对三者之间协调、可持续的互动机制开展研究。
当然,多元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此,学院提出“一专多能”的教师培养方案,要求教师在专注于本专业的基础上,努力培养自己在学历教育、社区教育、教育培训等多方面的实践能力,才能保证多元发展设想的顺利贯彻与落实。
在区委区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区学习办和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我院在提高市民素质与城区文明程度,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和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努力为长宁区争创全国文明城区作出新的贡献。
首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全国文明城区的建设,绝不等同于城区硬件条件的升级换代,更重要的是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培育人文精神,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因此,我们要加大力度,改进方法,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专业技能,丰富市民文化生活。这些都是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并能发挥引领作用。
其次,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学习型城区建设工作与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的互动机制。随着世博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和社区教育工作的深入推进,我们已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工作平台和工作机制,包括我们与区有关部门、各街道镇在工作内容上的协调、在工作进程上的衔接、在相关资源上的整合等等,这些机制将为我们今后推动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提供有力支持,同时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也将为我们的学习型城区建设工作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总之,我们要在加强自身内涵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文明创建水平,为长宁区争创全国文明城区作出新的贡献。
(作 者:陈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