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型党支部的学习型图书馆建设路径探索
一、创建“学习型图书馆”的必要性
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与文化的保存与传递场所,已不再是一个服务性的教辅部门,它已成为整个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获取知识、消化知识、配置知识、运用知识资源的基础产业。作为一个高校图书馆,应积极站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高度,充分发挥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国民素质的作用。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在学习方式上必须实现从“应付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的转变。因此,确立知识创新发展观,充分发挥全体馆员的智力资源优势,把握住构建高校学习型图书馆组织的主动权,才能掌握住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生存权。
二、“学习型党支部”“学习型图书馆”的理论基础
“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由美国学者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在《第五项修炼》(The Fifth Discipline)一书中提出。学习型组织应包括五大要素:
1、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愿景可以凝聚组织上下的意志力,透过组织共识,大家努力的方向一致,个人也乐于奉献,为组织目标奋斗。
2、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团队智慧应大于个人智慧的平均值,以做出正确的组织决策,透过集体思考和分析,找出个人弱点,强化团队向心力。
3、改变心智模式(Improve Mental Models):组织的障碍,多来自于个人的旧思维,例如固执己见、本位主义,唯有透过团队学习,及标杆学习,才能改变心智模式,有所创新。
4、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个人有意愿投入工作,专精工作技巧的专业,个人与愿景之间有种「创造性的张力」,正是自我超越的来源。
5、系统思考(System Thinking):应透过资讯搜集,掌握事件的全貌,以避免见树不见林,培养综观全局的思考能力,看清楚问题的本质,有助于清楚了解因果关系。
学习是心灵的正向转换,顺利导入学习型组织,不仅能够达致更高的组织绩效,更能够带动组织的生命力。
三、基于学习型党支部的学习型图书馆“1335”培育思路及模式
“1”——在图书馆实现一个共同愿景:创建学习型图书馆,争做知识性馆员;
“3”——建设图书馆学习型党支部的“三基本”:
基本理念:与时俱进、创新超越;
基本途径:系统思考,团队学习;
基本要求:实践科学发展观;
“3”——争做学习型党员的“三基本”:
基本理念: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基本途径:建立导学、督学、奖学、评学、述学的学习机制;
基本要求:做到“四高一大”,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创新能力高于一般群众,工作业绩大于一般群众;
“5”——完善五个机制,提高五个力:
学习机制,提高学习力;
创新机制,提高创新力;
领导机制,提高凝聚力;
考核机制,提高鞭策力;
奖惩机制,提高战斗力;
四、基于学习型党支部的学习型图书馆建设实践
2010年初,图书馆党支部以学习型党支部为契机,以“服务读者,从心做起”为宗旨,以服务创新为灵魂,创建学习型图书馆,培育知识性馆员的共同愿景。
(一)以学习教育为基础,开展多层次的学习内容建设
以“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基本理念,紧密结合图书馆党员的思想与工作实际、结合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安排学习内容。以业务知识学习为例,我们开展了3种形式的学习:
1. 请进来:请数据库供应商给全校师生讲解数据库使用方法。
2. 走出去:派3人次到其他高校图书馆进行科技查新培训;鼓励职工进行学历深造,2010年有3人次参加了上海市图书资料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
3. 区域联合:松江大学城首届七校图书馆联合馆员培训,邀请业界知名专家做了6次专题讲座,受益颇多。
(二)以“服务读者,从心做起”为宗旨,开展多形式的服务创新活动
1. 服务理念创新
变“等进来”为“走出去”,以材料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基础学院为试点,推出“专业馆员”概念,为学院提供主动式服务。
2. 服务形式创新
为使广大师生更好地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各项服务进行教学、科研,2010年春夏之交,图书馆举办了首届“读者服务月”活动,本着“服务读者,从心做起”的宗旨,组织了青年教师座谈会、馆长联席会议等活动,为图书馆和广大师生间搭建起一座互动交流的平台,改进图书馆服务,使图书馆发挥更大的效用。
3. 服务内容创新
以服务世博为例,加强世博图书宣传,遴选优秀的世博相关图书予以推介;结合在图书馆开展“争先创优、树典型”活动,为更好地服务读者。图书馆成立了8个党群互动合作小组,图书馆将“党群互动合作小组”作为一种长效机制,开展后续工作。
五、学习型图书馆学习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对学习型图书馆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我们参考了《上海市学习型机关创建评估暂行规定》、《北京市创建学习型学校先进单位评估指标体系》等相关文献,并结合图书馆的实际工作和建设实践,制定了学习型图书馆学习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图1 学习型图书馆学习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一)应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 L. Saaty)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它是指将决策问题的有关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一种决策。它是一种对非定量事件进行定量分析的有效方法,适合于目标因素结构复杂且缺少必要的数据情况。
对影响建立学习型图书馆的所有指标进行总排序,第个指标所对应的权重为
,如表1所示。
学习型图书馆指标层次总排序计算表
通过所有指标的层次总排序(见表1)可以看出,28个指标对建设学习型图书馆的影响大小次序为: 组织管理(0.084)、经费保证(0.070)、领导重视(0.066)、设施配备(0.056)、制定规划(0.053)、全员发展(0.050)、创先争优(0.050)、制度建设(0.044)、资源整合(0.043)、活动推进(0.043)、团队建设(0.043)、交流分享(0.037)、量化管理(0.035)、学以致用(0.029)、工作积极(0.029)、结合实际(0.027)、激发动力(0.027)、阅读参数(0.027)、职工素质(0.024)、科学管理(0.024)、组织学习(0.023)、成果丰富(0.022)、特色文化(0.020)、终身学习(0.018)、形象提升(0.017)、机制保障(0.017)、领导能力(0.012)、推广经验(0.012)。可见,组织管理、经费保证、领导重视是影响建设学习型图书馆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二)学习型图书馆自评
运用线性加权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设调查者共有名,第
个调查者的权重为
,其对第
个指标的打分为
,则总分为
。
为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将调查者按照年龄、职务等分为A、B、C三类,设每类的人数为、
和
,权重为
、
和
。调查在图书馆全体教职员工中开展,共收回有效问卷34份。根据调查结果,调查者中属于A类的有3人,属于B类的有5人,属于C类的有26人,赋予
,
,
,故
。
最后计算得,。可见,我馆的学习型图书馆建设自评结果处于“较好”和“好”的区间内。
同样,可计算得,在“组织管理”指标上,;在“经费保证”指标上,
;在“领导重视”指标上,
。可见,在这些重要指标上,计算结果都处于“较好”和“好”的区间内,意味着学习型图书馆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六、学习型党支部对学习型图书馆建设的作用
党支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社会基层单位的政治核心,是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基础,更是建设学习型图书馆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一)学习型党支部是凝聚力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执行实施能力。
党支部的作用就是要率领大家为实现一个明确的目标而奋斗。图书馆发展的目标既要有长远规划,鼓舞人心,又要切实可行,以此来凝聚全体成员的意愿,对图书馆员工产生导向、激励和规范作用。学习型党支部就是要发挥党支部的凝聚力作用,推进“凝聚力工程”,在关心人和关心工作的结合点上下功夫,了解群众的心声,带领群众帮助馆领导一起制定出一个图书馆发展的共同愿景,党支部切实起到保证监督作用,激发图书馆全体员工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学习型党支部是创造力的基础,有利于改善图书馆的各项服务。
建设学习型党支部要通过提高党员的学习力来推动创造力,通过持续的创新推动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以学习推动创新,把学习作为创新的动力,是学习型党支部最重要的特征。在先进学习理念的基础上,有利于图书馆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同时加强读者意见的及时回复工作,设立“回音板”,都彰显了图书馆学习型党支部建设的创造力,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和逐步改善。
(三)学习型党支部是战斗力的基础,有利于提升图书馆的竞争力。
创建学习型图书馆,不断增强图书馆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升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而学习型党支部建设作为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学习型图书馆创建过程中战斗力的基础。通过组织化的学习活动,培养遍布于整个党员干部队伍的学习氛围,营造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支部文化和精神风貌。拥有一个战斗力强劲的学习型党支部,为学习型图书馆的创建保驾护航。
总之,建设学习型党支部和学习型图书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长期规划,更需要学校党委及图书馆各部门齐心协力地推进,把规划和制度执行好,做到切实抓好、抓细抓实,坚持学用结合,以实际工作的成效检验学习的成效,这样才会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