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楼组抓基础 党建引领促和谐

—— 仙霞社区深化楼组党建的实践与探索

凝聚力工程学会仙霞社区分会

当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在社区日益显现。为了进一步夯实社区建设的基础,仙霞新村社区(街道)党工委根据长宁区委提出的“优化第三级、创新做实第四级”、“做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基层老百姓”的工作要求,以深化楼组党建工作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组织设置、转变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楼组党建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楼组党建工作,使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党联系群众的渠道进一步拓宽,党组织和党员形象得到有效提升,群众感受度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一、开展楼组党建的背景和意义

所谓楼组党建就是在党员组织关系不变的基础上,把居住在同一楼组或相邻楼组的共产党员(包括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组织起来,建立楼组党小组,围绕营造楼组文化、加强互帮互助、增进邻里和睦、促进组织管理、倡导文明科学、确保安全稳定等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把楼组居民凝聚在楼组党小组的周围,以楼组党建推动楼组建设,达到夯实社区建设基层基础,构建和谐社区的目的。

楼组是社区居民融入社区生活的第一个公共空间,楼组虽小,却与百姓的安居乐业密切相关,是各种利益诉求、服务需求的汇聚地。如何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民生工程,不仅是社区建设的需要,也是提升党的凝聚力的重要课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12月底,居住在仙霞社区内的在册党员有4785名,在职党员3944名,社区党员总数大约占居住人口的10%左右。自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党员骨干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成为社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是,传统意义上集中式、设摊式、定点式的服务,使得一部分有一定服务技能的党员成了“老演员”,而另一部分党员却受时间精力所限,很难找到经常性发挥作用的舞台,成了“普通观众”,党员与群众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显得不足。从巩固和完善先进性长效机制出发,楼组党建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可靠的载体,党员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在楼组有了可靠的保证。

楼组是社区建设管理的最小单元,楼组建设在社区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楼组具有居民利益趋同性,居民归宿相对固定性,邻里关系相对紧密性的特点。仙霞社区作为一个传统的居民住宅区,拥有1830栋楼组,长期以来,楼组资源相对匮乏,骨干队伍年龄老化、楼组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社区的发展,迫切需要依靠党建引领,不断提升楼组建设的组织化程度。

楼组是党的组织在社区渗透覆盖的神经末梢,随着居民民主意识的增强,民主管理要求的提高,各类社情民意和群体性矛盾汇集在楼组,楼组建设的成效也直接关系到整个社区民主自治管理的进程,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深化楼组党建工作,把握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集中民智民力,进一步做好党的群众工作,提高社区建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通过开展楼组党建,能有效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社区内各类党员组织起来,让更多的党员参与到社区党建的具体实践中来,使之成为服务群众需求,引领社区发展的示范群体;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的建设和管理中来,使之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让更多的群团骨干参与到党的社会工作中来,使之成为党的社会工作者,成为党在社区的基本执政团队。

二、开展楼组党建的工作方法

(一)优化组织设置,完善工作机制

开展楼组党建,必须加强组织保障,完善工作机制。我们通过“弄设支部,楼(或相邻楼组)设小组”的形式,完善调整组织设置,以楼组为基本单位,把在册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都纳入楼组党小组,做到“党员身份公开,党员行动公示,党员形象公议”,打破组织关系隶属不同的局限,推动党的组织生活与党员社会生活相对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社区群众需求相对接,党的组织网络与社区管理网络相对接,进一步提高楼组的组织化程度,激活党员的主体作用,党员包括在职党员参加楼组活动达到95%以上。

建立“一三一”楼组建设机制,即一个楼组建设网络、三本台账(实有人口信息表、出租户情况表、楼组骨干情况表)和一项楼组建设交流考核机制。每年进行一次考核,每年进行楼组党员骨干的集中培训。开展“十佳楼组”、“优秀楼组长”、“优秀楼组党小组长”等评选。

(二)发挥党员作用,加强党建引领

我们引导党员做好身边事,参与楼组事,关心社区事,让退休党员找到昔日激情,看到今日价值,让在职党员找到展示舞台,明确今日职责,使楼组党员成为党的政策的解读者,心理情绪的疏导者,邻里矛盾的化解者,居民难题的破解者,生活困难的帮扶者,楼组建设的研究者,成为楼组建设的重要力量。

1. 构筑老百姓家门口的服务平台

按照“居民有需要,党员能做到”的要求,开展结对式服务,列出党员服务菜单,带头开展结对帮困、法律维权、医疗咨询、纠纷调解、就业援助等服务,关心楼组内特殊群体,做到“老少结对”关爱好,外来人员管理好,困难群体帮扶好,独居老人关心好,使党员服务群众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目前,各类结对数达到7300多对。

开展互助式服务,在楼组发放“睦邻卡”7200张,推进楼组“金钥匙”工程,由党员带头倡导邻里间互留电话、互帮互助,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互赠钥匙,把一种党员单向性的服务,转化为群众共同参与的互动性服务,架起了由“相识、相知”到“相助、相融”的感情桥梁。

古宋小区的楼组长叶富瑞拿着的是双职工家庭小张家的钥匙,有了这份信任,老叶经常把小张的女儿领到自己家里做作业,下雨天帮小张家关好门窗,小张夫妻也把老叶当成自己的长辈,买菜做饭总不忘给老叶送去一份。

虹仙小区86岁的独居老人王宝龄,把房门钥匙交给了楼组党员老韩,老韩每天都要给王伯伯买菜送上门。有一次,老人心脏病突发,幸好老韩及时发现。老韩说,今年他已经抢救王伯伯五次了,亏得有他家钥匙,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对王宝龄来说,这把“金钥匙”就是一把“救命钥匙”!

开展组团式服务,我们倡导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和居民,在楼组设立专业工作室,以党员为骨干,吸纳楼组居民共同参与,为居民提供专项服务。如:经为摄影工作室、关通便民服务工作室、宗山法律工作室、红心法律咨询热线。其中,“关通便民服务工作室”是以全国劳动模范陈关通的名字命名的,陈关通是一名沟路工,经他手疏通的管道不计其数。退休后,作为一名老党员,老陈也希望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周围的邻居排忧解难。在几位党员志愿者的积极响应下,“关通便民工作室”成立了,现在只要有求助电话,工作室成员就会立刻上门,贴心的服务得到了楼组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2. 打造强化楼组建设的活动平台

开展以党员示范楼创建为抓手的特色楼组创建活动。我们以特色楼组为基础,动员居民创建文明楼组,以文明楼组为前提创建党员示范楼组。落实楼组党员责任区制度,把关怀服务、义务巡逻、文明创建等作为自己的责任岗,促使党员“亮明身份、亮出特长、亮清责任”。通过开展“有困难找党员”、“党员行动日”等主题活动,让更多党员走出家门,服务群众。党员的示范引领也带动了特色楼组的创建,一批科普楼、文艺楼、园艺楼、书画楼应运而生。

开展以楼组文化角为阵地的读书学习活动。一张小方桌,两把折叠椅,几本新刊物,楼道里的“文化角”,使小区活动室的报刊资源周转起来,文化资源送到了居民家门口。党员们在楼组文化角里读书看报,把长宁事、社区事、身边事作为学习讨论的内容,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楼组的学习氛围更浓了。党员们还以楼组“流动读书会”的形式,针对独居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开展上门服务,使寂静的楼道充满了求知向上的氛围。古宋居民区的张志仪老人双目失明,平时靠听广播了解国事、大事,她说我最想听的是社区的事、身边的事。“流动读书会”的党员志愿者就上门给她谈社区发展、小区建设,还把办理“敬老服务专用卡”的具体政策与方法讲给她听,为她上门办理登记手续。“流动读书会”把光明重新带到了张志仪老人身边。

开展以楼组志趣小组为基本形式的楼组文化活动。以各类兴趣活动为纽带,组成了楼组里的志趣小组,如:绿化爱好者沙龙、“雪琴针织班”、“名人文化书斋”等,不仅培养了楼组高尚、健康的情趣,倡导了楼组文明、和谐的新风,也使团队党员骨干成为各项活动的带头人、团队队员的贴心人、楼组情趣的引领人。团队从楼组孕育,在社区发展,街道的各类文体团队已有322支,楼组成为了社区文化团队的孵化器。

3. 构建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引领平台

做好党的群众工作是楼组党建十分重要的任务。我们倡导在党组织引领下,以楼组公约的形式,对文明守礼、邻里互助等内容进行约定,建立楼组建设的基本规范;以楼组“当家人会议”为平台,共同协商解决楼组内杂物堆放、空调滴水管安装等问题,引导居民“自己的事情自己议,自己的公约自己定,自己的代表自己选,自己的团队自己建”,推动居民自治管理。近年来,围绕着动拆迁、小区平改坡、业委会换届选举等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问题,我们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实行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体现党的思想工作的优势。如:在威宁小区平改坡工程的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居民不同的意见。党总支首先把楼组党员召集起来,在党员中统一思想,楼组党员带头利用双休日和晚上,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站在居民的角度分析情况、讲清道理,对有实际困难的居民,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辛勤的工作得到了居民的普遍支持和理解,平改坡工作在一幢幢楼组得到落实和推进。

此外,在中环线动拆迁、地铁10号线借地等市区重大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在街道电子防盗门建设和平安创建工作中,到处可以看到楼组党员们的身影,大量的矛盾问题在楼组得到了及时化解,楼组党建成为了化解居民矛盾的减压器。

(三)整合各方力量,加强资源支撑

街道积极探索党建资源、行政资源,社会资源的整合,建立楼组党建全方位的支撑体系,实现党员骨干动员在楼组,党员主体作用发挥在楼组,党建专项经费匹配到楼组,党建资源延伸到楼组,党建工作覆盖到楼组。

1. 强化队伍支撑

通过楼组党建,使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个人行为变为组织推动的团队行动,进一步壮大党员骨干队伍,培育群团领军人物。抓“一长四大员”队伍。加强对楼组长及四大员的业务培训,明确工作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发挥骨干积极作用。抓楼组党小组长队伍。发动广大社区党员、在职党员志愿者积极投入楼组党建。落实分层培训,结合小区特点,开展专题培训。抓党员志愿者队伍。重点抓好社区党员和在职党员两支队伍,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倡导争做“24小时党员”,带动更多群众骨干,聚集更多力量投入楼组党建。

2. 明确物质支撑

加强经费支持,做到专项经费匹配到楼组。规定党费的30%、党建经费的20%用于楼组党建,为丰富楼组党小组的学习、交流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开展楼组“五小工程”,加强楼组的硬件建设。建立楼组知情册,居民分类关心进楼组;梳理楼道小固件,基础设施配套进楼组;建设楼道便民扶手,民心工程落实进楼组;安装电子防盗门,安全防范进楼组;设立楼组文化角,书报杂志进楼组。依托信息化手段,在“三个中心”功能延伸到小区的基础上,开发了“一键通”系统,有困难的老人只要按响其中的睦邻键,与老人结对的党员志愿者就会提供相应的服务,如带菜送饭、聊天慰问、生活求助等。有了街道、居委、楼组党员志愿者共同支撑的服务网络,“一键通”系统真正把服务送到了居民家中。

3. 完善社会支撑

依托党员服务中心这个平台,以“走到一起来”为主题,促进楼宇与楼组、园区与街区的良性互动,把社区单位、“两新”组织的资源引入到楼组,为“两新”组织党员深入社区、走进楼组、服务居民开辟通道。如:慧谷白猫科技园有限公司与大金更、水霞居民区的贫困学生分别签订了助学协议书。社区学院发挥专业化优势,对楼组党小组长、楼组骨干进行业务培训。由社区单位组成的仙霞“读书联盟”,为楼组文化角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园林、河道等部门对楼组的绿化爱好小组等志趣小组进行专业指导和交流。我们还探索、设立了各种形式的党建工作室、法律顾问团、心理咨询室、物业管理联谊会等专业工作机构,把楼组内外,党内党外的资源引入进来,形成专业化、社会化的支撑体系,更好地服务于楼组党建。

三、开展楼组党建的体会和思考

楼组建设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基础,围绕着楼组党建,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我们感到:加强楼组党建必须牢牢抓住党员主体作用发挥这个核心环节,整合党建资源,提升楼组党建的组织化程度。必须始终坚持服务群众,把党的群众工作作为楼组党建的重要任务,做到沟通在楼组、欢乐在楼组、服务在楼组、平安在楼组。必须高度重视骨干团队建设,着力培育符合群众需求的党建工作品牌,努力打造基层执政团队。必须坚持整合各方资源,完善楼组建设的支撑体系,不断夯实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基础。

围绕楼组党建工作的实践和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我们的工作还刚刚起步,下一步,我们要紧紧围绕构建区域化大党建格局、建设党的社会工作体系的要求,从群众需求出发,深入推进楼组党建工作。进一步整合力量,把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工作与楼组党建相结合,以楼组为平台,加强党的群众工作。进一步动员社区单位、“两新”组织参与楼组党建,以网格为单位,以认领合作项目的形式,不断形成园区、街区,楼宇、楼组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发挥楼组党员、楼组党小组长的引领作用,开展楼组党小组长的公推直选,带动楼组自治管理的实践。进一步完善楼组党建支撑体系建设,启动新一轮“五小工程”建设,不断提升楼组建设水平。进一步培育楼组骨干团队和党建工作品牌,放大睦邻卡、“金钥匙”工程、楼组文化角等的活动效应,不断提升楼组党建的内涵。

做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基层老百姓是社区党建的重要任务,需要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不断总结新经验、挖掘新途径、拓展新思路,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和谐仙霞 温馨家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