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建 多“管”齐下 增强队伍凝聚力
上海东方广播有限公司由原先的广播文艺中心、广告经营中心广播广告部和广播新闻中心交通、都市两个频率合并而成,正式开始运作是在2010年1月。在制播分离改革之前,大部分员工是事业编制,同事之间更多强调的是相互配合,“同吃一锅饭,喜做一家人”。退休后的生活比较有保障,流动意愿较低。随着改革的深入,全体员工都脱离了事业编制,跳槽少了很多的顾虑,辞职的现象也有所增多。公司化后,员工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员工之间充满了竞争。各项业务标准成为公司和员工的主要目标,员工的精力也自然集中在了搞好业务上。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公司氛围沉重,人际关系冷漠化,更将会影响到公司的长远发展。
公司化后,如何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有人说,公司化之后关键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好“新三会”,即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这一点我非常认同,但我想要补充的一点是,“新三会”并不可取代“老三会”(即党委会、工代会、职代会)的作用,“老三会”恰恰是传媒企业加强管控的重要手段,在公司中有着“保驾护航,加强团结”的作用。通过加强党建,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下的工会和共青团的作用,加强企业管控软实力,对于加强队伍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增强队伍凝聚力首先要做好党建工作
1、党员带头,带动塑造团队文化
说教式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团队文化建设的需要,如何通过党建来帮助塑造团队文化增强凝聚力工程?必须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需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只有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党员的先进性普通员工都能看得到,大家才会听党的,跟党走。这也是我们党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原因。
由于制播分离改革的需要,2010年,要求我们公司全体事业编制员工脱离职业编制,全部转为企业编制。这是真真切切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很多员工在事业单位干了快一辈子,怎样说服事业编制的员工脱下“事业”的外衣,转而和公司签约,同甘苦,共进退,携起手来去完成前方的目标?
除了开座谈会,解释相关政策,听取员工意见外,公司要求各支部正视矛盾,面对问题,多做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工作,化解矛盾,凝聚力量,促使矛盾和问题的尽快解决。要求广大党员担负起职责,做好对员工的解释和引导工作。
关键时刻,公司领导班子身先士卒,率先与公司集体签约,同时向上海广播电视台递交辞呈。广大党员带头脱离事业编制。公司员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纷纷解除事业编制,顺利完成人员独立性工作任务。
2、树立标杆,统一团队行动方向
每个团队都会有团队的目标,如何将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统一团队的行动方向,塑造我们想要的企业文化?树立标杆,建立员工学习的楷模非常重要。
公司综合办公室有一位返聘老员工老单,他已经年近65岁,主要从事后勤保障工作,小到员工领一支笔,填一张表格,修一次空调,大家都会找老单来帮忙。老单以前是某个兵工厂的厂长,在现在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从来没有过任何怨言。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夏日炎炎他总是主动为各楼层的员工去大门口取快递。老单的工作并非是一线业务人员,也许老单的工作并不能给公司带来多少创收。但就是这些默默无闻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付出的员工们,才能保障我们公司的顺利发展。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敬业的态度是我们应该提倡的。
如何将他的行动变成每位员工的行动,我们找到了一个机会。今年公司春晚上,公司总经理郑丽娟从抽奖箱中抽了一张“拥抱券”,说可以现场指定任意一名男士上台与郑总拥抱。郑总就请老单上台,给了他一个热情的拥抱,说:“谢谢你。平时默默无闻地给大家做了那么多事情,帮助大家解决了很多烦恼。”
公司很多年轻同志都说自己被郑总的那句“谢谢你”给点醒了,在之后的工作中,很多年轻人都抢着干脏活儿、累活儿,看到别的同事在做事情,也会主动问一句是不是需要帮忙。这就是一种公司文化,更是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
3、结合主业,党建工作事半功倍
公司成立后,业务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业务人员很自然地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大多都花在了自身的业务发展上,有些员工会把党建工作当成一个负担。
而党建工作又是“凝聚力工程”的有力抓手,如何能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基础上,将党建工作办得有声有色,使“凝聚力工程”工作与业务工作相得益彰?这就需要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从而不断加强公司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今年是建党90周年,公司党总支将“一部一品”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要求公司下属七个党支部结合自己所在部门的业务特色,推出各自的品牌活动,为建党90周年献礼。
活动得到了各个支部的热烈响应,也得到了节目部门的大力支持。
第二党支部精心策划了“红戏、红歌、红故事”系列活动。此次“红戏会”历时半年,由戏剧曲艺广播牵头,联合街道、社区、上海群艺馆及全国30家广播电台的力量共同承办,网罗几乎所有剧种的各类“红戏”,在7至12月中,将陆续奉献90场由戏迷表演的“红戏”展演。“红歌会”与“红故事”也分别在社区、学校、部队等地方如火如荼地举行。令观众们重温了那些优美经典的红歌旋律,唱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真情热爱,用歌声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90岁生日献上了一份深情的礼物。
第五党支部结合交通广播特色,开展“红色之旅”自驾活动,并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启动了“红色之旅”第一站的发车仪式。交通广播发起了“多背一公斤”的倡议,希望参加的车友每人多携带一公斤送给孩子们的书籍和文具,前往遵义茂欣希望小学,爱心义捐。
第六党支部所在的东方都市广播的“东广爱基金”为申城上千个困难家庭及众多需要帮助的群体和个人及时送上了关爱和帮助。旨在秉承原基金“扶贫帮困”的基础上,注入“快乐慈善、助人悦己”的新理念,倡导开开心心做好人。作为基金依托的节目载体——《情义东方》每周日中午12点在东方都市广播播出。自2011年伊始,基金每月集中关注一位困难听众或一个弱势群体,每年将集中举办一次大型慈善活动,而汇聚更多爱心支持的“东广爱基金”俱乐部也在积极组建之中。都市广播节目部甚至提出,每个栏目组都要筹划一个慈善公益的创建活动。
为什么基层党建活动能够得到节目部门如此热烈的响应,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与公司主业结合起来了。业务部门本来就有扩大品牌影响力,开展线下活动的需求,党建创建工作如果能够借力主业,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促使公司全体员工心往一处想,拧成一股绳。
二、增强队伍凝聚力要充分发挥工会、职代会作用
1、改进方式,切实保障员工利益
工代会、职代会是党领导下员工行使民主权利,保障员工利益的重要手段。公司成立后,公司要成立自己的工代会、职代会。如何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发挥工代会、职代会的作用,我们动足了脑筋。在两代会代表的选举上,我们改变以往拟定候选人的方式,首次采用了直选的方式,把公司全体员工划分为五个选区,每一位员工都是两代会代表候选人,直接进行选举,得票最高的员工直接成为两代会代表。这样选出来的代表是更加受到员工信任的代表,也是更加能够帮助员工说话,保护员工利益的代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确实体现的这一点。公司《员工手册》在代表中征求意见时,代表们提出了很多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公司的工作也更加得到员工的支持。
两代会进一步成为员工充分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维护员工利益,维护公司稳定,促进公司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两代会代表也更加成为全心全意为员工服务,营造关爱员工、服务员工的公司环境,维护稳定的劳动关系,凝聚同心同德的重要力量。
2、深入基层,探索工会工作新模式
公司成立后,工会工作模式得到进一步改进。以往工会是依托在集团工会之下,根据集团的标准和规定,落实集团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成立公司后,工会的工作更贴近了群众生活,工会委员们实时更新群众们的最新需求,让群众的呼声更直接、更迅速的反馈给公司,让群众有安全、归属感。
公司工会在开展活动之前,也更加深入细致的进行调研。比如公司工会通过在员工中广泛征求意见,推出了瑜伽班,得到员工的热烈响应,尽管是在晚上7点以后才开始训练,但仅有的16个名额依然吸引了近50位员工报名。
工会的工作能够满足员工的需求,自然也能够得到员工的支持,工会也形成了以“服务、凝聚、发展、和谐”的工作基调。
三、增强队伍凝聚力要大力开展共青团工作
东方广播公司很多员工是有活力有拼劲的年轻人。对于年轻人而言,共青团就是他们的活动基地,是他们成就梦想的摇篮。只有年轻人才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只有年轻人才知道如何才能调动起周围同伴的积极性,团总支也自然而然成为能够凝聚年轻人、塑造年轻员工企业文化的摇篮,增强公司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公司团总支的选举也有一些特色,我们采用个人自荐的方式产生候选人,再由全体团员选举产生团干部。参加自荐的团员往往对共青团工作有着很高的热情,而团员大会选举产生的团干部往往也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这两点相结合就能把以后的共青团工作做好。像最近不少年轻员工都反映工作后自己的英语能力下降了,于是团总支搞“英语角”培训活动,不但贴近年轻人的实际需求,更是调动起一大批员工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年轻员工的英语水平,也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公司的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让这些孩子尽早的打成一片,才能让公司的未来越发的和谐。也只有让青年骨干们来带动年轻员工真正融入东方广播这个大家庭,我们的公司才能有更长远的未来。
总之,做好“凝聚力工程”工作,必须培养出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不断茁壮成长的重要土壤,也是一个企业今后立足于业界和吸引人才的一个重要条件。如今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播分离改革也对公司提出的新的要求,原有的管控体系和团队文化建设的方法必然需要随之改变。我们认为,只有转变党、工、团这三块工作的工作方式,顺应时代潮流转变,用党建工作来凝聚党员,用工会工作来凝聚普通员工,用共青团工作来凝聚年轻员工,多“管”齐下,就能让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成就感,让员工自己当家作主,从而不断增强公司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作 者: 张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