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软实力推动区域发展——论决策咨询机构创先争优工作的创新
上海市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长宁区“凝聚力工程”学会的会员单位,自学会成立以来,认真参与学会的各项活动,积极发挥市级决策咨询机构“智库”的作用,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努力使党建进入经济发展的前沿,进入社会管理的细胞核,进入普通职工的生活圈,以“无形”的错觉发挥“有行”可感的效应,以奋发向上、改革创新的精神风貌纪念建党九十周年。
一、以党建软实力促进区域发展,以创先争优推动科学发展
党建工作要有生命力,必须要让党建进入经济发展的前沿,以此为思想“原点”,中心党建工作注重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紧密结合,党员干部带领研究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创先争优。
1、围绕“智慧城市”建设进行拓展研究
去年,中心完成了《上海建设“智慧城市”研究》报告,深入研究了上海“智慧城市”的涵义、特征、愿景和阶段性任务,为“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贡献了一份力量。今年伊始,根据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和市发展改革委的委托,中心围绕信息化发展和建设现状、“十二五”时期信息化规划重点任务和项目、信息化发展相关体制机制瓶颈以及对上海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议等内容开展“智慧城市”相关系列调研,研究起草《上海建设智慧城市若干意见》。在积极参与市级层面宏观政策制定的同时,中心还积极开展上海“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区域的研究工作,如长宁区的《长宁区“智慧高地”建设调研报告》等,为长宁区新一轮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2、全力推进低碳经济与节能环保研究
受市发展改革委党委的委托,《2005年上海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测算》研究上半年正式启动。由于国家已经将单位GDP的碳减排指标纳入“十二五”的约束性指标,而2005年是减排的基准年,因此该课题对于上海来说,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工作,该项研究的难点在于许多基础数据要追溯到2005年。中心党委各支部积极响应,全力推进温室气体排放测算,力争使测算结果尽可能反映真实排放情况。目前,通过对全市各级节能相关部门和节能主管部门的广泛调研,完成了“上海市节能监控信息化平台”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上半年来,中心开展的大量调研工作引起了新华社的重视,新华社记者联合调研组在与中心访谈和提供素材的基础上,形成《新业态蕴涵强动力,促发展需改善旧环境》的内参报中央领导,得到了李克强副总理的批示,起到了一个智库应尽的责任。
3、全力以赴开展市委常委会专题调研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以及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全国范围的人口转移日益频繁,逐渐在大城市中形成流动人口聚居的“村落”,出现“新二元结构”这一新的人口结构现象。中心参与了“解决‘新二元结构’的途径、前景及举措的调研”分报告《上海市“新二元结构”矛盾和解决的总体思路》的课题研究工作,中心党员和研究人员及时组成调研组,抽调精兵强干,从城市建设、经济转型、社会管理等角度,深入分析非沪籍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给本市经济社会带来的双重影响,探索“城中村”的破解之道,为更好地开展社会管理提供一手的研究资料。6月13日,韩正市长听取了专题调研的情况及汇报。
二、丰富党建活动载体,凸显创先争优生动局面
今年是建党90周年,我们在保持党建促业务、业务推党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断让党的活动推陈出新,基本经验如下:
1、召开纪念建党90周年“七个一”系列活动
(1)以“重走红色之路”为主题,组织党员赴延安接受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党员重温苦难辉煌历史、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2)推荐评选一批“两优一先”(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组织党员参加一次党史知识竞赛,深入学习党史,从党的光辉历程中汲取自愿投身创先争优活动的党性力量;
(4)组织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作阶段性点评,总结经验,找出不足;
(5)分批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群众观摩一部红色电影《建党伟业》,激发爱党爱国热情;
(6)召开一次纪念建党90周年党员大会暨创先争优先进表彰大会,激励党员锐意进取;
(7)组织一次“建党90周年·红色礼赞”诗歌、散文、书法、摄影、绘画比赛,讴歌党的丰功伟绩,展现职工时代风采。
2、规范非沪籍党员和流动党员的管理
针对新形势下非沪籍党员组织关系的挂靠、预备党员的转正等问题,中心党委研究制定解决方案,规范党员组织关系管理,解决非沪籍党员的后顾之忧,增强他们的组织归属感。
3、倡导支部联建
倡导中心支部与支部、中心支部与市发改委、区县等相关部门处室党支部联合召开组织生活会,通过支部联建促进支部之间的联帮互动,实现各支部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支部联建促业务发展。
4、搭建党建信息化平台
利用OA办公系统,搭建“党建园地”专栏,开通“党建动态”、“党建实务”、“学习资料”三大板块。在“党建动态”栏目中及时报道近期学习教育、组织生活、结对帮扶等情况,在“党建实务”栏目中介绍党组织结构、发展党员工作手册、党费管理等内容,在“学习资料”栏目中将党委近期的学习文件和视频资料上传至网站,不断丰富党员学习内容,提高党员理论修养和实践创新能力。
5、坚持“双向培养”
“双向培养”,即在骨干中发展党员、在党员中培养骨干,针对资深专业型、复合型人才较匮乏的现状,近年来,我们通过“双向培养”的方式,力求通过传帮带,进一步增强党员素质。一是通过人才引进优化队伍结构,二是搭建平台为职工提供培训机会,三是编制《干部参加在职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暂行规定》,进一步鼓励业务骨干学习深造,四是党委委员轮流参加支部组织生活会,在思想和工作上给予指导。多措并举增强党组织活力,不断促使党员、骨干双培养、双增强,为推动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6、党委向党员汇报工作并接受党员评议
全年党建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要看党员满意不满意。每年一季度,我们会组织开展党委向党员报告工作并接受党员评议的工作。以党员大会的形式,党委书记向全体党员报告上年度党委工作情况。党员们在听取汇报后,对党委工作逐条进行书面评议。当天统计出党员评议情况后,根据反映出来的问题,强化或调整相关思路,为来年的党建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三、对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思考
1、活动主题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
创先争优活动是调动和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力抓手,只有结合实际工作,创先争优活动才能彰显生命力。例如,去年以来,中心明确以“为世博与发展转型贡献智慧”的创先争优活动主题,结合当时中心在世博后续利用、十二五规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课题研究和项目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今年,明确以“为转型发展贡献智慧”,进一步巩固创先成果,放大争优效应。结合智慧城市、虹桥商务区规划、低碳经济等课题研究和项目,把创先争优融入业务、融入队伍、融入制度。
2、活动载体与工作特性紧密结合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借鉴和运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经验,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就要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以新颖合理的方式发动党组织和党员参与其中,激发党员科学发展、必学赶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我们针对决策咨询和信息化推进工作的特性,明确以“争创党员先锋团队”为载体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心各支部要根据不同的业务特点,设计各自的“党员先锋团队”名称、目标、内容,如“用心服务管理党员先锋团队”、“虹桥商务区规划党员先锋团队”、“智慧城市课题党员先锋团队”等。
3、探索“两优一先”评选新形式
评选及表彰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不仅可以激励党员进一步振奋精神、创先争优,也有利于树立榜样,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但是如何做到评选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需要不断探索。中心在“两优一先”评选中突出民主、着眼实效,起到了较好的成效。
第一,突出民主。“两优一先”的评选采用民主推荐的形式,经统计汇总后再由党委平衡审批。我们评选出的“两优一先”有两个特点:一是向基层倾斜,中心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均来自于基层;二是向决策咨询、研究类倾斜,中心上报给上级党组织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也是做决策咨询和经济预测的党支部。
第二,着眼实效。我们召开“创先争优综合考评会”,在各支部推荐“党员先锋团队”的基础上,以工作业绩、决策咨询和项目建成成果为依据,将团队介绍、群众投票、领导点评有机结合。中心党委委员、中层干部、来自各部门的职工代表及团员代表组成了“综合评审团”,对创先争优的参评团队进行无记名投票,并根据票数排名拟定入围名单。
综上所述,我们要根据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总体要求,从决策咨询和信息化优势出发,抓住本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机遇,心凝力聚,突破瓶颈,在创先争优中强基固本促和谐。通过长宁区“凝聚力工程”学会有效平台,进一步智慧服务长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融共建,为上海迈向服务经济、知识经济贡献智慧与力量。
(作 者:谢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