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力工程与社区建设
引 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凝聚力工程”学会程家桥社区分会在优化、做实“凝聚力工程”建设,以“服务、凝聚、发展、和谐”的工作基调,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拓展“凝聚力工程”,为社区同创共建全国文明城区作贡献。
“凝聚力工程”建设要与推进科学发展相结合、与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相结合、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相结合、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发挥调查研究、交流合作、服务群众的职能:聚焦群众关心事、党员期盼事、支部建设事、小区发展事,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统筹党建工作的“四种力量”:即对社区党工委的核心力量、居民区党组织的骨干力量、党员的主体力量和区域内的社会力量进行整合优化,建立起党员先锋模范、全体区域单位党组织广泛参与、社区党组织具体协调安排的党建力量整合模式;组织保障机制等方面狠下功夫,既着眼于管当前、更注重于利长远,夯实党建基础。要进一步深化区域区属联动,进一步统筹各类资源,进一步凝聚体制内外力量,使“凝聚力工程”成为社区层面公共意见汇集和充分讨论的重要载体、成为不同力量充分交流与合作的支持性平台。在关注社区多层面的利益诉求;满足群众多元化的生活需求;建立党群互动型的服务模式;构建区域化的大党建格局等方面取得新的成绩。
一、围绕社区发展大局,创新工作理念,做实区域化党建枢纽式平台
1、建立分会会员单位数据库
程家桥社区凝聚力工程学会分会采集、完善了会员单位党支部名称、地址、支部负责人和联络人通讯方式、EMAIL邮箱,党员人数等信息,细化到区域单位党组织领导的生日等信息,通过短信平台迅速便捷的特点,编织一张区域单位党组织的组织发动联系网络,畅通社区党工委和区域单位党组织的双向联系。在区“一网覆盖”党建信息采集,建立长宁区区域党建数据库工作中,程桥的会员单位党组织都积极配合,填写《区域单位信息表》,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信息采集任务。
2、建立区域党建电子会刊
为了多渠道、多层面、多角度展现出基层党组织、党员的精神风采,构架起互通的桥梁, 今年2月份对原党建电子刊物——《党建导航》进行全新改版。新的会刊更名为《家》,改为双月刊。刊名取意于程家桥社区地名、凝聚力工程之桥和党组织、党员温馨家园的寓意。下设“和谐西大门”“‘两新’楼宇风”“自治e家园”三个栏目。定期通过网络向会员单位发送电子会刊“家”,提供社区建设和社区单位的各类信息,畅通社情民意。实行网格枢纽管理模式,以居民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社区单位密切配合、广泛参与的现代社区治理结构。
3、聚焦会员单位需求,定期推出服务项目
分会通过问卷调查、走访交流等形式,了解掌握会员单位的需求,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服务措施;发挥分会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会员单位与街道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帮助会员单位解决问题,组织会员单位同行业和跨行业之间的交流,加强了解,增进友谊,共谋发展;如:上海龙柏饭店党支部提出,准备组织支部党员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观看红色电影,但不知道有关渠道和信息,分会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跟龙柏饭店党支部联系,提供参观相关信息,落实社区电影场地;中国工商银行程家桥支行为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融资、居民理财,分会介绍程桥商会与银行认识,与街道宣传科和温馨程桥报社联系,拟在社区报《温馨程桥》刊登金融理财知识;上海香雪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有500多青年员工,其中大都未婚,该问题也困绕了公司领导,分会知晓后,多次组织香雪海等公司的“两新”组织未婚青年参加静安区、浦东新区、长宁区三区联动“相约二号线 两情一线牵”相亲系列活动,为未婚青年交友、择偶提供了一个平台。
二、整合分会会员单位资源,打开互助共赢的局面
对驻区单位共同关注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问题开展研讨、听取意见,以共同利益、共同要求和共同目标为切入点,形成切实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以共建联建、协商协作等形式,为社区单位参与社区事务、聚焦民生领域、关注社会公共服务、投身社区建设搭建平台和载体;推动驻区单位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体制对接和成果共享,推动单位党建、区域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补、互动,促进资源整合、互助共赢。
上海动物园积极参与和支持程家桥社区发展,承担以下共建项目: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基地场馆均免费向“凝聚力工程”学会程家桥社区分会开放,其他场馆尽可能向“凝聚力工程”学会程家桥社区分会有组织的活动提供优惠,并保证服务质量。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宽阔的公共空间和丰富的科普教育设施,配合街道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街道开展的“好邻居”活动、动物园为社区居民开展“双送”科普活动、地球日活动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国美电器根据单位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参与和支持程家桥社区发展,承担以下共建项目:就业援助基地。积极配合支持政府做好促进就业工作,吸纳低保人员和就业特困人员就业。定期主动与“凝聚力工程”学会程家桥社区分会联系,提供用工信息等。
虹桥机场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为分会承担以下共建项目:青年干部实践基地。为青年干部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三结合”的联动带教机制,让青年干部提升社区工作能力。
上海市马戏学校充分利用单位资源,承担以下共建项目:文化资源服务基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与甲方在文化项目上的合作,开展更多的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师生利用杂技节目资源,参与由“凝聚力工程”学会程家桥社区分会主办的宣传教育和社区文化演出活动,共同为社区居民文化需求服务,为配合社区文明建设做贡献。
上海市御宗律师事务所发挥律师的特长,承担法律援助服务基地共建项目。发挥“群乐”法律工作室的业务优势,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法律服务,如连续四年参加了程家桥社区举办的“群乐架起连心桥,党员奉献在程桥”、“送法进社区,服务在程桥”等专题法律服务活动。每月定期参加机场新村居民区组织的党员服务日活动、安排律师参加周四定期为民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服务、为程家桥街道办事处的法律事务提供义务咨询等。有效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升了社区的法治环境,促进了法治社区的建设。
中国工商银行程家桥支行发挥行业所长,承担以下共建项目:金融咨询服务基地。发挥自身优势,共同为社区居民服务,加强与社区在金融咨询方面的合作,配合社区文明城区的建设。
总参三部上海虹桥干休所根据单位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参与和支持程家桥社区发展,承担以下共建项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自身优势,与社区开展更多交流活动,共同为社区居民服务,为配合社区文明建设做贡献。
沪杏科技图书馆根据单位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参与和支持程家桥社区发展,承担以下共建项目:科技教育基地。发挥自身优势,与社区开展更多科技交流活动,共同为社区居民服务。
三、优化运作机制,为分会参与社会建设提供支持
1、开展“百企帮百家”送温暖活动
根据区委开展对困难群众关爱行动的总体要求,开展“百企帮百家、新春送温暖”活动。今年“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会员单位纷纷走访社区困难家庭和人员。上海机场(集团)虹桥国际机场公司原党委书记韩二怀、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副总罗朝庚、中国人民解放军61587部队政委张方新和“两新”组织上海华润思捷实业有限公司党支部等程家桥社区凝聚力工程分会会员单位,以不同的形式走访了社区困难家庭和敬老院。据统计,有40多家会员单位参加帮困活动。参与帮困活动总人数1500多人,帮困对象中有困难学生、困难老人、敬老院老人以及因病致贫人员共计2000多人,帮困金额达到83.68万元。《解放日报》《上海组织工作》《 上海支部生活》《长宁有线电视台》都刊载了相关文章和报导。
2、迎接建党90周年,开展困难群体结对关爱行动
各会员单位纷纷响应上海市委关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长宁区委拓展区域化党建的指示精神,积极主动参与“困难群体结对关爱行动”,民航华东管理局等47家会员单位和社区178户困难家庭签订了长期帮扶结对协议,在“五一”劳动节和端午节之前分两次对所结对的困难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各会员单位结合企业自身资源情况捐款、捐物,积极融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使社区困难群众真正感受到创先争优活动的成效。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市党代表李军冒着高温来到程桥一村走访慰问了92岁高龄、57年党龄的困难党员华云;上海捷惠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与上航新村的初三学生柏嫣红。助学结对已有三年时间,每年给予1000元助学金,极大地缓解了她的就学困难(柏嫣红的家境不是很好,父母退休在家,父亲身患残疾,整个家庭仅靠父母的微薄退休收入维持)。“关爱行动”活动开展后,捷惠餐饮再次来到柏嫣红的家中,给她送来节日慰问和关心,是关爱,给了她勇气和力量,让她感到温馨,使她一直充满努力向前、顽强拼搏的动力。
3、围绕创建文明城区的共同目标,齐心协力,共创共建
长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经过五年努力,力争把长宁建设成为全国文明城区的目标任务。这是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的一项措施。分会宣传发动、组织协调会员单位主动参与创建活动。上海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代表社区单位发出文明共建倡议,倡导广大会员单位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做共建文明带头人;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做共建文明的排头兵;融入社区管理创新,做共建文明的示范者。广大会员单位干部党员职工自觉讲文明、树新风,大兴文明礼仪之风、读书学习之风、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做创建文明的参与者、实践者、传播者和推动者。许多会员单位积极参与“文明西大门”创建工作,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领导重视、全员发动、积极参与、保障有力。会员单位领导和员工纷纷走出单位,来到社区,为创建文明城区做志愿者,如:交通路口站岗,为老人、儿童过马路提供方便;路边巡逻,绿化带捡拾垃圾,宣传低碳生活等方面,配合街道文明办做了大量工作。
现在,长宁区“凝聚力工程”学会程家桥社区分会提供了一个良好互动平台,密切与分会单位、驻区单位之间的联系,遵循程家桥社区“温馨家园、和谐社区、平安程桥”的基本发展思路,共同致力于倡导以人为本、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共驻共建的理念,一如既往地与社区加强相互沟通与交流合作。发挥业务优势,健全服务管理机制、提升服务层次和规模、提高服务的能级。进一步发挥集聚、辐射和递进效应,与社区建立长效联系机制。“凝聚力工程”建设只有在深化、渗透、建制、探索中稳妥有效地推进,才能不断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
(作 者:林可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