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 创新突破 合力推进

深化拓展“六个便利服务联盟”工作再上新台阶

虹桥、中山公园地区功能拓展办公室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区第九次党代会和九届二次全会精神,长宁区“六个便利服务联盟”工作在2011年取得新成效的基础上,在2012年工作提出新举措的前提下,力求创新突破,合力推进,深化拓展“六个便利服务联盟”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增强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相适应的服务软环境和长宁标志性区域相匹配的竞争软实力,为建设“三个城区”、实现“五个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回顾2011年,我们倍感鼓舞,“六个便利服务联盟”工作取得新成效

2011年我们进一步着力创新驱动,深化体制,优化机制,拓展领域,做实项目,以提升综合功能为主导,以调整工作格局为方向,适应新形势,力求新突破,主要在三个方面推进落实“六个便利服务联盟”工作的深化和拓展。

(一)创新体制,做强服务机制

我们努力贯彻落实区党建工作会议的新精神,关于“六个便利”服务由虹桥、中山公园地区向全区拓展的新要求,虹桥办主动提出继续承担日常的协调推进工作,建立以区委组织部为主牵头,由社工委、虹桥办、临空办、“凝聚力工程”学会五家单位组成的区层面牵头单位“1+4”工作体制,明确每月一次区层面“1+4”牵头单位碰头会、每季度一次六个便利服务联动组牵头单位、十个街镇社区综合党委(园区)分管领导、联络员联席会议的工作机制。虹桥办继续承担日常的协调推进工作,2011年区委组织部主持召开了六次碰头会,并以会议纪要形式及时研析新问题、落实新举措;召开了三次联席会议,有效部署、有序推进各项便利服务工作。

同时,在区财政局的支持下,在区委组织部、社工委、虹桥办、临空办、凝聚力工程学会的努力下,区委组织部首次安排了2012年“六个便利服务联盟”工作专项资金,六个便利服务联动组各牵头部门分别列支专项经费,各街镇社区综合党委、园区党委统筹纳入党建专项经费,共同为进一步深化拓展便利服务实事项目提供了财力保障。

(二)拓展领域,做实服务项目

2011年2月,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1+4”牵头单位联合发文长委组[2011]72号《长宁区“六个便利服务联盟”2011年工作要点》,预排25项服务项目,印发至20余家牵头配合部门、12家街镇社区综合党委(园区)。3月,由区社工委(沟通交友便利)、发改委金融办(发展融资便利)、商务委(白领午餐便利)、教育局社区学院(学习培训便利)、司法局(法律维权便利)、卫生局(卫生保健便利)牵头的六个便利服务专项联动组分别编制年度实施方案,积极开展31项便利服务项目,努力发挥职能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整合专业部门的资源优势。

例如,在各方支持配合下,区社工委牵头“沟通交友便利”,从“牵手长宁”到长宁、静安和浦东三区社会工作党委轮流联手主办“相约二号线”,全区共举办各类交友活动10余场,千余名白领参与,市、区近30家媒体广泛报道,扩大了长宁“六个便利”服务的社会影响力。区商务委牵头“白领午餐便利”经过三轮现场评审、整改督查、民主审议确定了第一批保持9家、第二批新增7家共16家推荐单位成为“白领午餐”便利服务定点挂牌餐饮企业(食堂)。目前,江苏街道最多有4家,北新泾街道实现零突破,更加体现了向全区拓展的新趋势;并从第一批以商务楼宇食堂为主,到第二批以社会餐饮企业为主,更加体现了社会参与的新趋势。区发改委金融办牵头“发展融资便利”,面向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开展多项“银企对接会”和“企业行”、“社区行”便利融资服务活动。区司法局牵头“法律维权便利”,坚持维权服务,开展法律咨询服务进楼宇、进园区。区教育局(社区学院)牵头“学习培训便利”,针对特点,方便白领,开设网上“e”课堂。区卫生局牵头“卫生保健便利”,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从社区向商务楼宇、园区拓展。

(三)转变方式,做亮服务品牌

“2011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以创建一批定点挂牌的‘六个便利’服务示范点为重点”,整合资源,聚焦重点。6月,召开第二次联席会议暨创建示范点工作动员会,全面启动、动员部署创建楼宇、园区便利服务示范点,推出《长宁区创建“六个便利服务联盟”示范点试行办法》,确定有场地、有活动、有窗口、有联动、有参与、有影响、有资料、有菜单、有经费、有人员的“十个有”创建指标。8月,召开第三次联席会议暨各便利服务联动组与创建单位项目对接会,双向认领服务“菜单”,新华、江苏、华阳、仙霞、虹桥、北新泾六个社区综合党委和临空园区党委推荐的7家创建单位(其中4幢商务楼、3个园区),直接与六个联动组牵头单位现场交流87个活动项目,其中直接对接49个活动项目。同时,建立创建工作小组,跟踪指导创建工作。

例如,临空园区弘基休闲广场做实“白领午餐”、做活“白领交友”、做细“白领健康”、做强“法律咨询”等重点项目,形成便利服务特色。虹桥街道东银商务中心便利午餐向早餐晚餐扩展,定点设置医疗咨询点,每月定期开设公共图书架,增设便民伞等实事项目,推进便利服务常态化。北新泾街道兆益科技园积极挖潜,结合“平安进楼宇”,内设便利服务专门“窗口”,自费购置电视屏,提供楼宇管理、便利服务信息,搭建企业白领休闲平台。仙霞街道慧谷白猫科技园持续开展便利午餐、健康园区、企业融资、人力资源、法律咨询、员工学习等服务活动。华阳街道多媒体产业园因地制宜满足多样化需求,开展定点惠民服务,增设多媒体展示会务服务、邮政快递、洗衣保洁等便利服务项目。江苏街道申亚大厦投资近60万元更新食堂设施,从提供午餐延伸到早餐,周末有外卖;并联手开展中医治未病、金融理财、维权服务、消防技能进楼宇,做到月月有活动。新华街道嘉利大厦租用一楼大堂20多平方的房间,设有街道法人服务中心分站,为企业、白领提供综合便利服务项目。

三年多来,我们坚持以对接需求为导向、做实项目为基调。从2008年6月,为贯彻卞百平书记关于打造区域发展服务软环境的要求,7月,虹桥办提出《关于打造虹桥、中山商务区服务白领“新高地”的初步意见》,联手区社工委、华阳街道、虹桥街道和区发改委(金融办)、商务委、司法局、教育局(社区学院)、卫生局、房管局等20余家党政职能部门,首批推出便利交友、便利午餐、便利住行、便利求学、便利保健、便利休闲六个便利服务项目,到2010至2011年调整为沟通交友、发展融资、白领午餐、学习培训、法律维权、卫生保健六个便利服务项目,不断对应新情况,充实新内容,长宁区“六个便利服务联盟”工作取得的成果、成功的做法得到了区域白领的广泛认知、企业的普遍认可、社会的一致认同,提升了区域公共服务的政府能力和社会服务的便利环境,逐步成为区域化党建的新品牌、项目化政府实事的新工程、“凝聚力工程”建设的新载体。

我们深刻体会到“六个便利服务联盟”工作始终得到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关注指导和有力支持,历次党代会报告都给予相应的表述。特别是2010年8月12日,市委殷一璀副书记视察长宁党建工作时,给予积极肯定;2011年2月9日,区委卞百平书记在全市创先争优推进大会的发言,给予积极阐述;2010年7月13日,李耀新区长作相关批示“组织小分队到浦东作一调研,将《财政扶持办法》学回来”;2011年5月16日,杲云副区长也作有关批示“要积极吸纳浦东新区好的做法”;原区委夏永泰副书记、区委组织部周文贤部长始终统筹领导、积极指导推进便利服务项目。新一届区委、区政府领导进一步给予高度重视和关心,“加强区域化党建工作支撑保障,深化‘六个便利服务联盟’”工作已经列入《中共长宁区委常委会2012年工作要点》,再次给予我们有力的鞭策和鼓舞。

二、前瞻2012年,我们充满信心,“六个便利服务联盟”工作再上新台阶

学习领会卞百平书记在区第九次党代会、九届二次全会上的报告中提出的新要求,“深化拓展‘六个便利服务联盟’,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推进公益服务进楼宇、进园区、进白领”。通过对照和反思,我们的工作实践与实际期望还存在相当的距离,我们既要正确看待取得的成绩,更要正视存在的困难和差距。在此前提下,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总体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深化组织领导体制和优化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融入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创新体系,务实开拓进取、创新突破、做活做强、“做深做实”,切实“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

2012年工作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创新深化“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组织设置、活动方式的推进机制,探索拓展“党建连线、行政联手、社会联动”的项目化、便利化、社会化、品牌化的工作方向,做深做实一批实事项目,做活做强一批示范点创建,切实推进便利服务“进楼宇、进园区、进白领”,力争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不断提升区域服务软环境。

2012年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进一步增强“五个力”:深化体制,增强领导力;优化机制,增强协调力;充实人员,增强执行力;落实项目,增强推动力;保证经费,增强保障力;努力可持续推进“六个便利服务联盟”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巩固和创新工作成果,服务和促进区域发展,切实成为区域化党建新品牌、项目化政府实事新工程、“凝聚力工程”建设新载体。

(一)关于做实、提升、创新一批便利服务项目化政府实事

三年多来,“六个便利服务联盟”作为一个品牌概念,工作内涵已经不局限于数量上的六个便利。在对接需求、拾遗补缺、拓展服务领域的进程中,可以组建更多的联动组牵头参与区域化的便利服务工作。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进一步对接需求,联系实际,扎实做好现有的服务项目,找准提升质量与数量的方向,创新解难题、讲实效的活动方式。在原有六个便利项目的基础上,形成政府职能部门牵头的新一轮便利服务实事项目,比如,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进一步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有效创新融资便利服务。巩固便利午餐定点挂牌的社会成效,进一步做好优质供餐企业的筛选,推出便捷、安全、优质的用餐地图。针对白领阶层普遍亚健康的状况,可以开展健身器材进楼宇、进园区的便利服务。为满足商务区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可以整合文化资源,服务企业文化、白领文化等。为解决虹桥、中山二个功能区域“最后500米”交通不便问题,可以开设免费或低偿的自行车公共租赁便利服务。

(二)关于深化、拓展、创新便利服务推进工作体制和机制

三年多来,“六个便利服务联盟”工作涉及职能部门之多、社会参与面之广、协调难度之大、创新拓展之艰,在无工作实体、无专职人员、无专项资金的“三无”状态下实属不易。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进一步注重解决组织松散型、工作断续性等“三无”问题。建立有效的推进工作实体,着重落实人、财、物,创新和形成便利服务的常态、长效推进机制。例如,在健全区层面“1+4”牵头单位工作机制下,建议组建“六个便利服务联盟”办公室,明确工作责任主体,探索落实“人财物”等方面的相应配套措施,真正加强“组织设置”,转变“活动方式”,适应“六个便利服务联盟”突显“跨部门、综合性、社会化”的工作现状。

(三)关于制定、落实、创新便利服务表彰、奖励激励措施

三年多来,“六个便利服务联盟”的工作力量,主要基于区域化党建“大联动”的新理念,源于“凝聚力工程”建设“大服务”的新信念,始于科学发展观“大协调”的新观念。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进一步积极体现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社会公共服务的导向作用,明确政府政策性扶持的意向,落实便利服务的共同社会责任。着眼长远,认真研究制定各方公认、程序规范的整套便利服务政策激励机制,以利于鼓励各方参与的积极性。立足当前,抓紧拟定、率先出台便利午餐定点挂牌的餐饮企业(食堂)专项奖励实施办法,以利于巩固和提高便利服务的社会成效。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展望2012年,我们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为打造“六个便利服务联盟”的长宁新品牌、新窗口、新名片,任重道远,再接再厉!

(作 者:李志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