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党建理论 提升民航安全运行水平

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

2011年,是民航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民航人建设民航强国的起步之年。民航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以安全作为基础,而民航持续安全的基石,则是民航安全建设理论的成功构建和有效落实。因此,民航安全建设理论建设的成败与否,关系到民航是否能持续安全发展,关系到民航人是否能如期实现民航强国的梦想。如何有效构建民航安全建设理论,笔者认为首要问题是如何使我们所欲构建的民航安全建设理论能够有效解决影响民航安全发展的突出问题,能够使我们所提出的各项安全措施和要求能够切实落到实处,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笔者认为可以借鉴中国共产党的党建基本理论,将该理论中“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四个方面的内涵进行延伸和扩展,与民航安全建设理论相结合,补充和完善民航安全建设理论的相关内容,这或许对我们构建民航安全建设理论,提升民航安全将有所裨益。

一、加强思想建设,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

在中共党建理论中,党的思想建设是其中重要的基础,其核心内容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理论来武装全党,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这是因为理论和思想是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团结和统一,实现党对无产阶级事业的正确领导的根本保证。在民航发展过程中,思想理念的偏差,一直是民航安全发展的障碍之一。长久以来,民航业中一直存在安全与效益的矛盾:要真正确保民航安全,一方面要求企业在人力、资金、设施设备等方面有较大的投入,而这些投入往往无法产生企业所追求的经济效益,更多时候反而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减少企业的的收入和利润;另一方面为了确保企业的安全发展,民航行业主管部门从行业安全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各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制定了相应的规章要求,这些规定往往是站在纯粹安全的角度上的,不可避免的对企业的发展将有所限制,导致企业无法按照利益最大化的思路随心所欲的发展,由此而产生的思想观念的偏差,导致在民航安全监管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许多打擦边球甚至是漠视安全的现象,在对待规章标准的问题上,企业往往首先会从效益的角度进行评估,对于一些用于预防性的规章标准,当其与企业经济效益相冲突时,企业往往选择性的违背。这一现象在设备设施及人员投入的问题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企业在没有强制要求情况下,很难主动加大设备及人员的投入,因此就出现了有的企业航班运输量10年来已经翻了3倍,但人员、保障设备却依然停滞于10年前水平的奇怪现象,于是衍生出由于保障力量不足导致人员、设备疲于奔命的现象。而在处理该问题时,许多企业对一线员工保障工作灌输的往往是效率大于一切的理念,即使是有些企业提出安全第一的口号,但对于员工按章操作后产生的保障作业不及时的情况,并不予以免责。由此可见,安全与效益这一矛盾的产生,源自于管理者思想理念的偏差,对安全与效益关系的认识不清,未能深刻认识安全是一切的基础。而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就是要通过思想建设,以安全高于一切,安全是一切的基础的理论来武装我们的管理者,通过宣贯和学习,使其明白安全生产是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基础,唯有安全生产,企业生产才能持续进行,唯有确保了安全,效益才有基础可言,一旦由于为追求效益而违章操作,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那么效益将无从谈起。强化这一思想建设,将能有效的破除安全与效益、服务的悖论,使管理者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

二、加强组织建设,将安全职责延伸到底

组织建设是中共党建理论中的重要的一环,所谓组织建设,主要包括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等任务。党的组织是通过党的干部队伍来发挥作用和威力的。党的干部是党组织的骨干,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贯彻执行者,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决定性力量。党员是党的基础,是执行党的路线的主体。加强党员队伍的建设.对于巩固党的组织,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密切党同群众的关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之所以将党的组织建设看得如此之重,这是因为我们党清楚且深刻的认识到了党员在各项工作中的重要的作用。人的因素同样是民航安全建设的重要因素。纵观民航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大致可以分为设备因素及人员因素两大类,其中人员因素往往是主要因素。笔者通过对某机场机坪运行违章数据的统计发现,在所有的违章事件中,人为因素高达74.3%,由此可见,重视人员因素,充分发挥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能,是民航安全建设必不可少且极其重要的一环。那么如何才能够将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呢?有效的组织建设或许是一个较好的措施。结合我们民航运行实际,我们会发现,如果仅仅将安全责任主体停留于企业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意识到企业中成百上千的从业人员是我们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具体执行者,是民航安全路线的执行主体,是民航安全体系的各个支撑点,唯有赋予他们相应的安全职责并由他们切实落实,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民航的运行安全。因此我们必须将细化和延伸我们安全体系中的各项安全职责,将其延伸到安全运行的最终端-每一个具体从事现场实际操作的人员身上,在给予其工作任务的同时赋予他们相应的安全职责,如此一层层组合起来,最终才能使我们的安全能够得以有效保障。反之,如果我们漠视一线人员对于安全的重要作用,对一线人员的技能、资质、作风缺失熟视无睹,那么整个企业的安全将失去基础,最终必将导致企业安全体系的崩溃。

三、加强作风建设,确保安全职责有效落实

党的作风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即党风教育和党风检查。党的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能否真正保持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性质,关系到革命事业的成败。对于民航来说,作风建设,同样关系到民航是否能够持续安全发展。确保民航安全,规章、标准是基础,然而如果没有员工的严格落实,这些规章标准将成为一纸空谈。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员工未能具备严格按章操作的工作作风,已经成为不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笔者所统计的74.3%的人为违章中,源自于作业人员不具备相关操作知识或者不了解相关的安全规定所占的比重基本为零,几乎全都是由于员工作业作风存在问题,缺乏严格按章操作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存在投机取巧和侥幸的心理,加上个人习惯等自身因素造成,这也是许多违章情况屡纠屡犯的根本原因所在。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加强作风建设,做好保障人员工作作风的教育和检查。所谓工作作风教育,就是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不仅仅要教授其相关的职业技能和安全知识,同时还要求其树立按章操作的工作作风。抓好作风建设,一是必须从思想领域抓起。作风彰显操守,操守显于言行,操守是内涵,作风是表现,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作风,因此必须通过强化思想教育,将正确的作风理念植入员工思想中;二是必须从导向上抓起。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加强员工作风建设,导向是关键,因此,必须在工作中注意营造遵章守纪必扬,违章违纪必惩的作风建设导向;三是必须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抓起,员工习惯性违章工作作风的形成,有其发展的过程,很多时候是由于在偶尔违章时未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和教育,导致该违章趋势不断发展,最终成为其固有的工作作风。因此,在进行作风建设过程中,必须对员工日常的工作习惯进行重点关注,做好及时纠偏工作;四是必须从氛围抓起。环境能够影响人,也能够改变人,应通过口号宣传等各种形式,在部门及岗位营造安全工作作风,最终让按章操作的意识替代其固有习惯。与此同时,我们应看到作风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和反复的过程,如果缺乏足够的监督,作风的养成将较为困难。因此,在强化作风教育的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岗位作风督查机制,对员工作风的执行情况进行长期督查,通过不断的纠偏,固化其正确的工作作风,从而有效解决员工违章操作的问题。

四、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持续安全

对于党的制度建设来说,主要内容就是把长期以来党的领导工作中和党内生活中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和概括,形成党的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党内法规、条例、规则等党的制度,并狠抓贯彻落实。其作用在于调节党内关系,指导党内生活,规范领导行为,保证党的事业顺利发展。同样,民航安全理论建设,其实质就是要不断总结长期以来民航发展过程中的安全经验和教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理论体系,以此作为民航业发展的依据和指南,从而确保民航安全发展。做好制度建设,一是要抓好制度的构建,要注意收集、统计。分析日常运行过程中的各类数据,从中提炼出有益于安全运行和安全发展的内容并将其形成条文,以此制定出民航安全的相关规章制度,使民航发展更加规范化。二是要不断对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民航发展,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过程,其对安全的要求也是动态的,新问题的出现和新经验的总结,都必须及时的加以提炼并补充完善到相关制度中,使之能够体现和满足不断发展的民航的安全需求,防止制度和实际运行出现脱节,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制度的持续有效和可行。另一方面,在制定和不断完善制度的同时,制度建设还包含着制度落实的内容,制度唯有被加以落实,其价值才能被真正体现,因此,在制度建设中,除构建制度外,还应包含落实制度的措施和方法,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的制度落实措施,唯有如此,才能使制度建设真正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90年的成就验证了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能够结合民航发展实际需要,从中汲取由于的思想理念,使之与民航安全建设理论向结合,必能补充和完善民航安全建设理论,提升民航安全运行水平。

(作 者:杨旭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