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社区平台 传承志愿精神
华阳社区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志愿服务工作,不断加强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提高志愿者服务的认知率、支持率和参与率,营造“人人参与志愿服务、各方支持志愿服务”的舆论环境。在长宁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之际,华阳社区结合创新社会管理、党员创先争优,开展了各类特色突显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现对目前的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调研汇总如下:
一、华阳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概况
(一)志愿者队伍基本情况
目前从居民多元需求出发,华阳组建了以机关干部、社区企事业单位职工、在校学生、居民区党员和群众为主体的志愿者,重整了各类世博期间的志愿服务队伍,现有党员志愿者、清洁家园志愿者、小区平安志愿者、文明导航志愿者、轨道交通志愿者、文明巡访团、群众文化团队、关爱空巢老人服务队、关爱农民工服务队、凝聚力学会义工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志愿者队伍等,各类队伍共计11680人。华阳社区的志愿者队伍用微笑服务和辛勤付出诠释了志愿精神,在社区的公益事业、大型活动、治安稳定、环境保护、敬老助老、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二)志愿者的招募与管理
通过一口受理申请,两种登记制度,三重报名方式进行志愿者招募。社区志愿者通过公开招募、志愿报名、审核认定的形式产生,在招募志愿者工作中,我们采取的工作方式为:一口受理申请,即指街道、居委会、各中心窗口单位、各科室条线均可接受志愿者自愿提出的报名申请,填写街道志愿者组织下发的统一报名表式;两种登记制度,即指接受个人志愿者报名和团体志愿者报名,分别通过一人一表登记制和单位集体登记制进行报名登记;三重报名方式,即指接受上门报名、电话预约报名和网上报名三种报名申请方式。我们对志愿者实行长期招募,统一管理,对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进行记录、备案,为志愿服务成绩的的评估及表彰激励提供依据。
(三)志愿服务项目的生成与落实
使用项目管控制度全程监督项目运作情况。目前,社区青年活动中心、居民区、繁花之上都市志愿者服务站、凝聚力工程学会华阳社区分会、凯桥绿地心连心工作室等作为社区志愿服务的工作载体,负责调研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开发和生成需求导向型志愿服务项目,并形成项目上报→项目审核→项目管理→项目反馈这一管控工作流程。
(四)项目运作模式
依托信息化平台完成人与项目的互动。依托上海虹桥志愿网,将各类社区志愿者队伍资料以信息化形式登记录入,我街道已注册的志愿者人数为5000余人,上传38个志愿服务项目,涉及关爱特殊人士服务、环保服务、医疗服务、法律服务、心理服务、传播文明风尚服务、专业技能服务、家庭服务、大型项目服务、其它服务等十大类服务。通过这一平台,志愿者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时间、能力等条件,选择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并就近就便参与活动,街道对符合条件的志愿者进行分批次、专业化、全覆盖,多方位地培训,网站会根据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对志愿者给予相应的积分,并评定星级志愿者。通过信息化的工作平台、人性化的温馨服务、专业化的培训流程和规范化的管理方式,完成志愿者找到服务项目,服务项目找到志愿者,形成人与项目的帕累托最优配置。
二、“四个延伸”拓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内涵
(一)开展社区志愿活动时间以单段活动时间向多段活动时间延伸。前期发布的活动项目均以单段时间为主,目前已逐步尝试发布多段时间的志愿服务活动,如多时段的“创建文明城区、人人争当志愿者”的活动,楼宇白领青年在上班前和下班后到中山公园门口、龙之梦购物中心电梯口进行环境保护和文明导航服务,向行人宣传控烟、低碳生活的理念和劝导“乘坐电梯,左行右立”,志愿服务时间灵活可控,公益和工作两不误。
(二)开展社区志愿活动的地点以街道固有活动地点为主,向社区单位延伸。街道前期发布的活动大多在本社区固有活动地点展开,如街道会议室、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居民区活动室等。为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力,现开辟了社区单位的活动场所。2010年底,“白领驿站”在湖丝栈创意园区内的“三月咖啡馆”内正式揭牌,白领志愿者交流、娱乐、志愿服务的综合性平台延伸到了社区单位内。2011年4月,繁花之上都市志愿者服务站的成立将社区与园区连接起来,服务站根据青年白领的爱好、志趣和需求,整合社区、社团、社会各类资源,采用政府引航、社会参与、项目运作、公益服务的方式,引导白领互助、自治、奉献。
(三)开展社区志愿活动参与以大众人群参与为主,向特定人群延伸。社区内的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是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重点,“小郑热线”已成为服务品牌,专为小区内80岁以上的老人、离休干部、军烈属、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及时、优质、免费的物业维护维修服务,得到了社区居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四)开展社区志愿活动形式以单一种类活动为主,向多元化活动延伸。“乐邻下午茶”暖意浓:多名老人每周聚在一名老人家中聚会活动,每位老人与党员志愿者或老年协会的志愿者结对,每次活动都有一名志愿者帮助提供量血压等服务,使本来独自在家的老人找到了精神依托。“芝麻开门”议民情:小区居民参与居民区工作,共同商讨棘手问题,由小区内的党员、老劳模、楼组长等社区能人贤士组成,广泛收集居民所反映的问题和意见,汇总后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成为居民自治的创新载体。
三、用项目推进志愿服务
(一)岗位建功展现形象。在职党员以“优质、高效、文明、周到”为目标,用党员的岗位行动展现华阳的工作水平和窗口形象。华阳敬老院结合“5S”管理,倡导世博理念,提出“贯彻5S,环境我更优;落实5s, 服务我最棒”的5S管理口号,在党员骨干的带领下大家把内部所有物和空间整理、编号,亲手设计形象的、直观的图示,让老人们住的舒心、方便。通过推进5S管理,大家的责任性得以提高,服务理念正在提升;华阳社区24家物业单位积极参与华阳社区综合党委开展的“迎世博、比技能、强素质、保平安”技能竞赛活动,展现社区物业行业职工的精湛的技术和服务的热情;“两新”组织青年白领利用自身优势,自发组织外语系列培训活动;玫瑰坊商业街的党员们,紧扣“诚信服务促发展,微笑服务添光彩”主题,制作“文明服务公约”海报,佩戴微笑徽章上岗,做到微笑服务,营造诚信窗口服务的氛围。
(二)社区事务你我共管。社区21个居民区939个楼组全部建立了党的活动小组,覆盖率达100%。党员带头“亮身份、亮风采、亮承诺”,带动居民共同创造清洁、有序的小区环境,居民区涌现了一大批“前沿哨信息员”、“老娘舅调解员”、“红袖章巡逻员”、“啄木鸟巡访员”,他们尽心尽责,守好家门口,看好楼道口,把好小区口。作为上海世博会期间居委会自治家园的观摩点,华一居委会特有的“1 +6”议事会模式,生动体现了以居委会为自治核心,以文化教育、治安调解、服务保障、事务监督、人口健康、环境卫生等6小委员会为自治主体的自治内涵,小区管理社区居民唱起了“主角”。
(三)上下联动一呼百应。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和硅酸盐所主动承接地铁出入口每天18小时的值勤任务,780名党员报名参与;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主要领导主动参与公交站点14个小时的值勤;各单位主动认领社区共建项目,如长宁区社区学院认领了“文明网上行”知识培训项目,华阳工商所认领了“小陈世博维权热线”服务项目,上海联通公司认领了长宁路汇川路口“交通文明导航员”项目,上海捷强烟草公司发起并认领了“凝聚基金”项目,农行长宁支行认领了“家庭理财师”项目等。在玉树发生自然灾害后,华阳社区第一时间利用已有的志愿者信息平台,进行社会动员。社区发起了“同舟共曲,一个志愿者的接力”手机捐款活动,以社会化的运作方式,通过社区“党员集结号”短信平台,向社区党组织党员、群众发起号召,为甘肃泥石流受灾同胞捐款。截止目前共有2687名党员群众参加,其中包括街道机关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驻区单位、“两新”组织从业人员、“凝聚力工程”华阳社区分会成员单位的员工等参与活动,一天之内通过中国移动短信平台向舟曲灾区捐款5406元。其中,收到募捐短信的共建单位上海滑稽剧团,又转发给在世博园区非洲广场参演的表演团队,动员了包括不少外籍人士在内的世博演出团共同参加爱心募捐活动,募得善款。
(四)提升窗口服务形象。为了加大对社区内的商业服务业等窗口服务单位的诚信宣传力度,加强行业自律管理,营造浓厚的世博气氛,根据窗口指挥部的工作要求向社区内884家单位发放了“迎世博窗口服务行业文明经营十条”,并要求张贴在门店的醒目位置,督促商家文明、诚信经营;对社区文化中心、党员服务中心、事务受理中心、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文明单位、“两新”组织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等的45岁以下5500余名窗口服务人员分成三个行业(即宾馆旅游业,餐饮及其他服务业,零售业),采取集中培训和自学的方式开展文明礼仪和世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覆盖率将达到100%;世博期间,每月进行窗口服务监测,坚决抵制窗口服务不文明现象,营造热情友好的服务世博氛围,有效地提高了窗口服务的水平,推动社区窗口服务单位服务水平向“精细化”服务发展。
(五)人人争当志愿者共创文明。在长宁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中,我们依托虹桥志愿服务网,组建了一支由社区居民自发组成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志愿者队伍,做好社区窗口单位门责管理的告知与宣传、“三五”集中行动和“爱国卫生清洁整治日”等活动;组织发动长宁区机关党支部、区工商分局、新长宁瑞强物业公司参与轨道交通志愿执勤队、交通文明岗等;发动社区单位农业银行、上海书城等社区单位、社区名人计一彪、华东政法学院88岁退休教授共同参与“长宁精神”大讨论。街道共组织干部、群众近1.2万人次参与,发动社区志愿者近2万人次。
四、对今后志愿者工作的思考
(一)加强党建引领,充实志愿者资源。通过区“凝聚力工程”学会华阳社区分会,加强与社区单位特别是“两新”组织单位。驻区单位等的联系与沟通,宣传、培育一批乐于奉献并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志愿者及义工,提高社区服务企业、服务居民的能力,为社区志愿者队伍注入新的活力。
(二)加大扶持力度,开发特色服务项目。依托有效务实的服务项目,才能使志愿者工作获得持续的发展,我们要依据居民区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多方调研,了解社区及居民需求,明确各志愿者队伍服务的重点,创特色、树品牌,培育、开发具有实效的志愿服务项目。
(三)优化项目设置,提高志愿服务质量。不断借鉴先进的活动经验和成功的服务模式,今后的社区志愿服务设计方向为服务地点固定化、服务时间灵活化、服务项目实用化、服务方式有效化、服务主体多元化,发挥社区志愿者在构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拓宽志愿者服务领域,提高志愿者服务质量,扩大志愿者服务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华阳社区正在筹建综合性的华阳志愿者之家,将整合志愿服务资源,统筹志愿者服务队伍,更好地为社区建设和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