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北商务区域联动发展的思考设想和建议

上海古北(集团)有限公司

古北集团作为长宁区“凝聚力工程”学会会员单位,在积极参与学会活动和区域党建联建中,按照区域科学发展和将长宁区打造成“精品城区、活力城区、绿色城区”的要求,通过加强区域合作,促进了古北国际社区建设管理的完善。为促进区域的建设发展,特对古北商务区域进行深入调研和思考,提出区域联动发展的设想和实现机制的建议,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

一、古北商务区域的基本情况

虹桥路沿线的古北一二区商务分区是古北新区最后启动开发的区域,是大虹桥功能拓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北商务分区规划可开发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其中,古北大厦、东银中心和武警总队办公楼等项目已建成;建设中的9-3项目为高级写字楼和商业综合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其中,约6万平方米是专为日本顶级百货高岛屋度身定做的商业面积;规划中的5-2、5-4地块拟建一座约15万平米的建筑复合体(不含地下面积),其中,规划6万平方米国际甲级办公楼、3万平方米五星级酒店和6万平方商业娱乐等设施。 

古北商务分区其他已建项目有广播大厦、古北湾大酒店,以及颐丰酒店、白公馆、申康宾馆、上海油画雕塑院、纺织控股集团庭院办公楼及鲜墙房饭店等多栋历史保护建筑。区内有公共绿地1.53公顷,另有数处较大庭院绿化;与北侧13公顷的虹桥中心花园和古北一二区居住分区7块公共绿地组成花园式、生态型商务空间。区内及周围有舞蹈、美术、油雕、广播电影等10多处著名的文化艺术单位与丰富的国际化文教体育资源设施,和虹桥路、延安西路沿线众多花园单位共同组成优美的区域文化景观环境,特别是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增强区域的文化艺术氛围。  

受益于大虹桥商务区的规划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定位、虹桥功能拓展,和地铁10号通车、15号线等规划建设,古北新区区位优势和通达能力凸显;同时,古北国际社区的影响力、集聚力和消费实力,自然生态和文化艺术资源的稀缺性价值,以及9-3、5-2、5-4等新项目的后发优势,给古北商务区域的发展升级与持久繁荣提供坚实的基础。但是,因历史与现实等原因,区域单位资源的联动、融合发展在客观上不够紧密,需通过有效的区域联动发展机制、途径,发挥单位资源的优势互补和整体效益,促进区域共同体的形成和区域共同发展。

二、对社区单位联动发展的思考

社区联动发展的原因在于社会的联系性、系统性和社区特性。在现代社会,由人和人参与社会分工的组织化形式(“单位”等组织)的活动联结成复杂而有机联系的社会系统。社区既是社会的缩影和地域空间存在形式,也是社会组织、单位、个人经常性的活动场所和外部环境,因此,社区构成社会及其主体的中介,是社区成员实现社会参与的最直接、最便利的途径,同时社区和社区成员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也最经常、最明显。社区成员特别是重要成员的禀赋和活动塑造社区的特性,而社区公共活动和整体发展水平给社区成员带来深刻持久的影响。因此,在社区系统中,客观上结成了社区共同利益和社区共同体,按照社区系统的整体性、协调性要求进行活动,既是社区单位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也是社区合作联动和必要的统筹指导的依据之一。

在以人为本的社会系统中,复杂的社会分工、资源和空间的用途与形式等因为人的尺度而实现了统一,为了满足逐步增长的人的发展和社会整体福利的要求,物质、精神文化艺术和生态环境在宏观和微观逐步实现融合。现代城市社区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实现建筑、景观、环境、社会活动和生活的人性化、艺术化融合,人、社会、生态等文明的和谐;消费等活动强调个性、休闲、人的感官体验和享受,现代服务业在建筑、情感和人性的空间中进行物质、精神、创意的生产服务活动,由此达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是社区合作联动、资源融合共享的原因之一。

在现实的社区中,受发展与认识水平、社会差异与社区具体条件所限,社区资源可能存在整合性、协调性不够,社区行为也可能形成负相关等情况,这些对构建紧密联系的现代社区和促进社区凝聚与社区和谐所提出的要求,为公共部门、单位组织、市场和社会的有效互动、合作治理开辟了新的社会空间。古北社区作为上海最大的涉外居住商务区与涉外人群集聚区,这种超越尚在“转型”期社区的经济社会和国际化等特征,使经济社会文明的融合发展的重要性日渐显现。从颇受欢迎的“无国界服务”“中外文化交融”活动和“文明示范标志区域”“文明西大门”“文明小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活动,以及“全国社区商业示范区”、黄金城道商业休闲景观步行街等成功实践给予充分的证明,对建设中的古北商务区域联动发展具有基础作用和借鉴意义。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古北商务区域发展面临长期利好、不断完善的社区环境和大区域发展机遇,具备优势资源和后发优势。其功能定位要契合大区域、大机遇的功能承接和消费等需求的满足,这既是古北集团商业地产发展的动力与社会责任,也是区域发展机遇和共同的社会责任。其比较优势的实现既要发挥新项目的跨越和引领作用,也有赖于区域单位、社区和政府等有关方面的联动合作。通过优化融合区域特色、优势资源,提升区域整体水平和文化等内涵, 有条件走出一条国际商务社区的联动发展和创新之路。

三、对古北商务区域联动发展的设想

(一)总体设想

我们要在长宁区委、区政府和区各有关方面的帮助指导下,按照区域科学发展的要求,以2012年高岛屋百货开业和即将启动的5-2、5-4项目以及黄金城道步行街软硬件建设为契机,整合古北商务分区的资源,大力提升和完善区域现代服务业的功能和商业繁荣,通过与“大虹桥”的对接,借鉴吸收国内外类似案例的成功经验,联动区域单位,再用5-10年的时间,把古北新区建设成上海乃至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宜居宜商宜人、繁荣文明的长宁“新天地”。

(二)设想计划

1、“时尚古北”。可借鉴曼哈顿中城和东京中城商业发展的经验,以“点”带动古北商务片区整体升级。以9-3和5-2、5-4地块为核心,铸造古北现代、标志性的经典写字楼,联合高岛屋百货等大型购物中心,建设古北区域地标和又一个响亮的驻足地,以环境景观和物业服务的水准显现差异与优势,以甲级写字楼与商业消费的的互动,满足大虹桥涉外贸易延伸的功能。将区域内中高档消费列为提升片区档次的首要计划,以高岛屋百货和大型购物中心引领国际时尚、体验式消费需求并重新诠释区域的价值;5-4地块引进高星级酒店入住,丰富区域商务配套氛围;以大型影城、高档SPA会所及公共开放绿地等娱乐休闲设施增添古北区域活力。

2、“风情古北”。可借鉴上海思南路公馆和东京惠比寿片区对历史建筑利用的经验,联动铸就古北情调商业、精品酒店、休闲生活。通过利用申康宾馆增加奢侈品专卖店功能,白公馆、颐丰酒店发展国际餐饮、酒吧等功能,再现国际背景下老上海风情;通过提升区域老建筑的整体品质感,增强区域历史文化风情;将古北湾大酒店改造为酒店式公寓,填补区域空白点;将油雕院发展为区域未来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中心,提升区域知名度与文化品位,同时将纺控楼改造成创意工厂,增加其轻餐饮与旅游休憩景点,进一步加强区域艺术氛围;利用民航医院的改造提供国际化医疗护理服务,完善、升级社区居住功能与生活品质。 

3、“文化古北”。可借鉴洛杉矶日落大道西好莱坞地带发展等经验,联动融合区内外商务商业、文化艺术、交通环境等资源,在区域繁荣文明的氛围中铸就古北之魂。利用黄金城道步行街户外景观环境、文化活动功能,形成古北居住区、商务区的有效联系互动;以时尚中心、品位建筑艺术、海派与国际背景下的品质生活文化的营造,给人以现代商业和文明的全方位感官体验与享受。通过地下通道或人行天桥与地铁、虹桥绿地的贯通连接,以及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实现古北、虹桥开发区,实现大CBD商务商业文化和国际商品、艺术展览的融合发展。加强虹桥路文化功能带和国宾道沿线丰富的文化艺术、人文历史和生态环境资源联动融合,抓住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机遇,走建筑科技艺术、人文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环境相互促进的区域发展新路。

四、对古北商务区域联动发展机制与实现途径的建议

现代社区是社会资源要素的空间集合体,只有形成有机联系互动和有效的合作机制才能实现社区形态发展与功能提升,对此,建议:

1、进一步加强区域规划和公共服务。针对古北商务区域联动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趋势,要充分发挥政府规划职能作用,制定科学、可操作性的区域发展规划,特别是区域建设、建筑改造利用等规划政策,为区域联动发展提供指导、协调以及交通组织等管理服务,帮助区域单位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搭建平台,促进区域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古北集团等重点单位发挥积极性、主动性,以市场化等方式,共同实施区域规划、实现区域联动发展的目标。

2、进一步加强区域组织建设。针对古北商务区域单位、资源比较统一的特点,建立密切的区域单位组织合作机制,加强长宁区“凝聚力工程”学会和虹桥社区党组织等建设,通过有效的区域化党建组织平台和党建联建共建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凝聚、增强对古北商务区域联动发展的共识;通过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建组织的联系、服务、协调等整合优势和信息优势,和区域单位组织的参与、互动,将区域公共、共同利益与区域单位特殊利益统一起来,促进区域单位的资源、目标和区域发展目标的对接、融合。 

3、进一步加强区域社会建设。针对古北区域社会、市场发展较充分和国际化程度高等实际,拓展区域单位、社会组织、代表人士等主体参与构建区域共同体合作治理机制的权利义务,并通过区域内任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作用的发挥,促进区域联动发展与多样化文明、文化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