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有效性的探索与思考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组织部 褚劲风 朱洪春 高锡文 张可菡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适应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局面,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党的建设,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积极创新党支部活动载体,优化党支部设置,丰富党支部活动内容,在扩大党员的参与面和提高党支部工作实效性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支部建设的有效性,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学校现有基层党委(党总支)23个,党支部156个,党员近3000名。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部分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内在动力的激发不够,党支部的影响力不强,在推动学校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上作用不突出等问题。

1、少数支部书记党务能力有待提高,党支部建设工作发展不均

少数支部书记履职时间较短,尚未经过长期、系统党务工作的锻炼,党务知识匮乏,对党组织的认识模糊不清,有的党支部书记甚至任职前从未做过党务工作,使得党支部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党支部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支部建设工作发展不均。

2、少数支部组织生活内容枯燥乏味,党支部党员教育效果不佳

少数党支部党内组织生活缺少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支部组织生活大部分停留在学习文件、传达精神等层面,使得组织生活缺乏生机和活力,缺少思想的引领,致使支部生活流于形式,党员教育效果不佳。

3、少数支部党员的党员意识淡薄,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

少数支部党员身份意识淡薄,学习缺乏主动,态度不够端正,不注重党性修养的锤炼,忽视了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党员先进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党支部战斗力和凝聚力不足,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

二、加强党支部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基层党支部的建设,积极探索创新工作载体,推行“学习型党支部培育计划”、“支部书记轮值会议”、“党员导师计划”和“先锋讲坛”四大项目,拓展“一人一事一例”的平台,逐步提高学校党支部建设的有效性。

1、开展"学习型党支部培育计划",提升党支部学习能力和党员的思想境界

近年来,学校党委稳步推进“学习型党支部”培育工作和“学习型党组织示范区”,增强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1)采用项目的方式,引导支部建设的主动意识。学校党委引入项目管理思路,通过确立主题、组织申报、专家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成果推广等环节对培育计划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在培育中,学校党委充分尊重各基层党组织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重视过程管理,重视阶段成果推广。

(2)制定明确的主题,构建支部建设的共同愿景。学校党委围绕中心工作,确立年度主题,2010-2013年的主题分别是“世博先锋行动”、“重温党史、提高修养”、“支部制度建设”和“强作风、重服务,践宗旨”。在项目实施中,鼓励支部党员全体参加,增进相互沟通,形成思想共鸣,建立共同愿景。三年多来,我校已累计培育了近100个学习型党支部,其中教工党支部56个,学生党支部46个。

(3)实施柔性的管理,推动支部建设的持续发展。校党委推行柔性管理机制,依靠柔性组织内在驱动的特点,将学习型党支部建设的主动权交给每一位普通党员,激发支部党员的内在潜力。学习型党支部建设有力推进了学校工作。比如,机关党委提出以学习型党支部培育促服务型机关建设。人事处党支部提出的“首问负责制”;财务支部“五个不让”叫“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走开;学生处党支部设立“一站式”服务平台。

2、实行“书记轮值会议制度”,激发党支部书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了激发党支部书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党委在学习型党支部建设过程中,实行党支部书记轮值会议,提升支部书记的素质,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坚持学用结合,提高支部书记的学习能力。党委注重利用轮值会议推广支部书记的经验做法,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吸纳“一般”、“后进”支部观摩,使支部书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推进基层支部书记队伍的整体进步。在轮值中,党委围绕《共产党宣言》、《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经典著作、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以及学科前沿知识与研究动态等内容,以专题辅导报告、现场观摩交流和外出考察等形式拓宽支部书记的视野,真正提高支部书记的学习能力。

2、采用会训结合,提升支部书记的服务能力。近3年来,党委围绕年度轮值主题,找准支部工作开展的切入点,通过“党委轮训服务支部书记,支部书记引领服务党员群众”的方式,提升支部书记的服务能力,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创先争优为民服务的活动。

3、注重权责结合,强化支部书记的创新能力。党委在支部书记每月轮值会议上,每次推选一位轮值主席,全面负责会议的策划实施,推广支部建设的最新成果,解决支部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将支部建设的主动权交给支部书记,充分尊重支部书记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激发支部书记的内在潜力和创造能力,强化支部书记的创新能力。

3、实施"党员导师计划",在教书育人中当先锋作表率

学校党委推行“党员导师计划”,以传帮带教的方式,开展党内关怀与激励,帮助影响青年教师、大学生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中央、上海市委创先争优简报介绍了“党员导师计划”,我校还作为全国地方高校代表在全国创先争优优秀案例颁奖及座谈会会上作典型性交流发言。

(1)采用准入加盟制,激发基层组织和党员的创造性。学校党委确立加盟准入的基本条件;凡是达到准入条件的项目,经审核均可加入“党员导师计划”,举行仪式,予以冠名授牌,并给予一定经费资助。各党组织参与热情高。2012年,“党员导师计划”已全面覆盖二级基层党组织。

(2)推行项目年检制,确保工作标准和运行的规范性。校党委以年检制规范工作,每年七一前夕组织年度检查,年检未通过的项目须进行整改,无改进的予以摘牌。各党组织配套出台了相关方案,汽车工程学院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考核激励办法;化学化工学院对“党员导师联系人制度”进行学期自查等。

(3)实施导师带教制,增强引领示范和指导的有效性。在党员导师计划实行的过程中,各党组织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比如,学校基础教育部的公共基础课程党员导师与高中入党的新生党员结对,帮助新生党员适应大学生活,党员导师则在思想引导、专业辅导过程中,及时掌握教学难点,改进了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4、举办"先锋讲坛",引导党员在岗位上创先进、争优秀

校党委重视先进党员典型的作用,举办“先锋讲坛”,以全国知名党员劳模和校内身边党员典型鼓励广大党员学先进、见行动、做贡献。

“先锋讲坛”将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全国劳动模范请进学校,讲述他们岗位创先争优的故事,传递信仰的凝聚和理想的感召。学校先后邀请双百人物中共产党员包起帆、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何金娣等来校报告。

5、征集"一人一事一例 ",发挥身边榜样的激励作用。

“一人一事一例”征集着重反映学校基层一线普通党员的感人故事,挖掘身边党员的闪光点,使广大党员感受到先进典型的“可亲、可敬、可学”,自己也可以通过的不懈努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一人一事一例”征集活动一月一汇总,在校园网、校报校刊和相关媒体上进行及时和广泛地宣传,那些默默无闻、辛勤奉献在基层一线的普通党员成为校园里的“明星”,激发了普通党员学先进、比先进、赶超先进的积极性,展示了学校党员先进性的群像。目前分8个专辑,推出了孙荪等85位普通党员典型,16个优秀事例。

三、党支部建设的思考与启示

2010年以来,学校党委注重遵循支部建设规律性,增强支部工作的实效性,通过基层换届选举,逐步实现支部小型化,推行“四大项目一个平台”,激发了党支部的内在动力,党支部活力逐渐显现,为我们进一步加强支部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支部建设的立足点在于强化理论武装,切实提高支部书记的素质和修养

“书记抓、抓书记”,校党委加强指导,搭建校级平台,强化支部书记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促使支部书记成为建设和发展的模范先锋,不断适应发展对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不断提高支部书记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

2、支部建设的着力点在于强化党内民主,切实提高党组织的民主建设水平

增强党支部的生机和活力,就要充分尊重支部党员的主体地位,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激发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校党委发挥支部书记带头作用,以党内民主带动学院民主,积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提高党员民主意识,引导党员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

3、支部建设的根本点在于强化宗旨意识,切实提高党支部为群众服务的水平

支部书记和党员导师引领党员,党员推进支部建设,是支部建设的有效做法。校党委发挥党员导师的政治优势、专业优势和经验优势,发挥支部书记引领作用,坚持不懈地开展群众路线和宗旨教育,把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作为党建工作重点,积极开展各种有效的服务,开展党内关怀与党内激励,发挥党员骨干作用,真正使党组织建成密切联系群众,真心帮助群众,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战斗集体。

第一作者简介:

褚劲风,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龙腾路333号行政楼A443,67791253,zuzhi@sues.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