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双联工作法”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
“创先争优”的探索与实践
虹桥社区(街道)党工委在大党建实践中,抓实“创先争优”、 推进“创先争优”、深化“创先争优”,从细处,要处,深处,扎实做好“创先争优”。针对问题找不足,聚焦问题找原因,分析问题找方向,努力攻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创先争优”有效性不够和“外热内冷”的难题,探索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双联互动,运用“双联工作法”——“双向沟通”联席会议法、“双向学习”联组学习法、“双向联动”联合平台法、“双向传递”需求调处法建好党内红色通道,通过表达、传导、回应、反馈,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在为本单位解决实际困难中掌握主动权,不断强化自身的政治核心作用。以“1+3”社区党建构架的资源合力优势、党群部门和经济部门的力量互动优势、多层面的“双联”工作优势,让“创先争优”有内容、有载体、有抓手、有实效。使“双结合大联动”这一虹桥街道的大党建工作品牌实现内涵式提升,进行由内而外的深化,从而实现“创先争优”的根本目标,切实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一、基本情况
虹桥街道现有66个“两新”组织党组织,其中:党总支1个,党支部65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65个,新社会组织党组织1个;独立党组织46个,楼宇联合党支部20个,“两新”组织党员755名。在工作力量上,综合党委办公室与党员服务中心合署办公,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7人,35岁以下4人,本科学历4人,事业编制4人,聘用3人。
虹桥开发区、古北新区和中山西路沿线,有商务楼宇50幢,“两新”组织3190家,其中独立法人单位1652家、分公司和代表处830家、个体户708家。组织覆盖率16%,工作覆盖率100%。
近年以来,虹桥社区(街道)党工委按照市委构建区域性大党建的要求,在区委的关心指导下,以一流党建引领虹桥开发区和谐健康发展为理念,从楼宇党建起步,连点成片,由片及面,探索形成“双结合大联动”——即楼宇党建与园区党建相结合;园区党建与社区党建相结合;“两新”组织党建与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工作联动的党建新模式,取得了功能区域党建的新成果:虹桥开发区功能区域党建(工建)联席会、物业党建联谊会、宾馆联谊会、人事经理(总监)联谊会等党群工作新载体运作更加有效;单位、社区、行业等各类资源的互联、互补、互动更加紧密;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覆盖和工作影响逐步扩大;“两新”党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逐步显现;企业业主、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双结合大联动”的认同度不断提高;全社区共同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
二、工作瓶颈
“创先争优”是加强党的建设的系统工程、必然要求、必走路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但非公有制组织党组织在推进“创先争优”的实践中其有效性遇到挑战,具体而言表现为三个“难”:
一是“创先争优”组织难。
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使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负责人因为不是出资者,不能直接进入经营决策层,且有相当一部分党组织负责人还不处于企业领导岗位上,无行政依托,因而渠道不畅、信息不灵、资源缺乏、威信不高,直接导致了非公有制组织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织难。
二是“创先争优”推动难。
私营企业作为纯粹的经济实体,盈利性这一根本属性使它不可能无条件为党的活动提供无偿的物质支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时间通常也不能得到保证。在业主对党建工作不十分重视的企业,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时间往往不容易安排,不少支部书记反映,一次组织生活往往因为企业的各种临时紧急需要而不能如期开展,即便如期开展,参加活动的党员也不能全部到齐,有些时候甚至不能过半,大大影响了活动质量和党员的积极性。其次党员的流动性、变化性大等特点在客观上又给“创先争优”活动的推动带来了难度。
三是“创先争优”显效难。
由于生产方式、分配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党员的作用发挥面临新的挑战。党组织、党员在岗位上的先进性发挥空间越来越小,导致员工对党组织、党员形象的认同感逐步淡化,而党组织、党员也切实地感到缺少表现才能的舞台、展示特长的平台和发挥能力的载体。想“创先”想“争优”却苦于不知从何做起,“创先争优”的实际成效难以形成。
分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的“三难”,其根本原因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传统的基层党组织逐渐脱离行政权力依托,党的基层组织的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功能定位从“统一领导”逐步向政治领导转变;功能属性从“超政治”功能向政治功能转变;实现其功能的手段由着重依靠行政权力向依靠思想政治手段转变。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核心地位、核心作用、核心功能远远未能发挥。如何适应变化,掌握主动权,在最具活力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领域体现“创先争优”的有效性,是各级党组织在“创先争优”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道难题。虹桥社区(街道)党工委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在组织体制、运作机制上进行了有效的探索,通过“支撑法”解决组织难、通过“数字法”解决推进难,特别是通过“双联法”解决显效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探索实践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虹桥街道在新时期、新环境下,面对挑战,形成新的工作思路,集聚新的内在动力,营造新的工作氛围,发挥1+3大党建的作用,努力通过“支撑法”加大对“两新”组织党组织的扶持力度,支部开展活动依其内容、形式给予1000至2000元不等的经费,支部书记每人发放一定额度的津贴,另分多次发放累计一万元的“创先争优”购书券解决“创先争优”组织难的问题。通过“数字法”以党建博客、网上党课解决“创先争优”组织难的问题,特别是通过“双联法”解决“创先争优”显效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双向沟通”联席会议法。
1+3大党建构架是在实践中建立的党建共同体,虹桥街道充分运用好这一有效工作模式,积极发挥行政党组等的资源优势,加强综合党委与他们的协作和沟通,以适应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满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需求,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创先争优”工作。虹桥街道综合党委和行政党组等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双方就“创先争优”及各自工作领域内的最新动态进行交流沟通,对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需求共同讨论研究,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联席会议法有效地打开了部门间的壁垒,从源头上提高了综合党委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能效,避免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有需求,综合党委因资源有限而爱莫能助的尴尬,为提升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提供了组织保障。可以说形成的是合力,收获的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创先争优”的效力。
上海沪通电子有限公司是以生产高频电刀为主的医疗制造企业,曾获上海市著名商标、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上海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诚信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2010年由于公司业务繁忙,遗忘了三年一度的“上海市著名商标”申报工作,党支部及时补位、补缺,通过街道行政党组与工商部门协商,最终搭上了申报工作的末班车,为企业守住了荣誉。
日前区税务局出台高新研发项目退税新政,但须于3月底前办妥相关手续。沪通赴区科委进行申报核实时却得知该项工作最近一次的开展时间为3月28日,若28日未能通过核实则将直接影响企业的退税申报工作。沪通党支部得知此事后,积极联络虹桥街道综合党委,综合党委通过沟通了解,得知税务局此次申报工作实行的是外紧内松政策,内部规定的申报截止限期为4月底,沪通可安心开展申报工作,不会影响企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通过这一系列的事例,沪通党支部在公司实现了有为有位。
(二)“双向学习”联组学习法。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想获得成效,党组织由内而外的自转很重要,由外而内的公转也不可或缺。为提高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引导、指导和领导,虹桥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包括工青妇与招商分中心、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每季举行一次联组学习会,通过学习“创先争优”有关文件、分析案例等,由各方负责人讲解各自工作领域的要求及最新动态,让党群工作者懂商务知识,让招商人员懂党建工作,提高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指导的可行性、针对性、有效性,避免对不上话、讲外行话、说空话等问题,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对“创先争优”的认知、认同、认可。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提供现实可能的支撑,确保非公有制经济组织 党组织的“创先争优”活动始终能在预定的轨道运行,从而取得切实的工作效果。
(三)“双向联动”联合平台法。
虹桥街道在创先争优实践中,建好实体和虚拟两个平台,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创先争优”活动推进有机制,运转有平台。
实体平台:党工委在场地缺、资金紧的情况下专门建立了综合党委、行政党组、居民区党委一组两委联合工作基地,虹桥社区招商分中心、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中心,联合办公,多方给力,携手合作。
虚拟平台:建好社区经济数据共享平台,做到入驻一批企业,掌握一批情况。如:潜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座落于虹桥开发区的一家涉外出版企业,公司在刚搬入虹桥开发区时,虹桥街道综合党委就留意到了这家企业,通过与招商中心的信息沟通,两个部门共同努力,使得企业老总对于街道党委细致周到的工作十分满意,于是将公司注册在了虹桥街道。街道综合党委通过进一步的党员排摸工作,为潜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组建了党支部,公司老总也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在之后与企业的交流中,街道综合党委得知公司老总的日本朋友也有意投资虹桥,于是积极出面主动为他们联系了街道经济科,相关人员立即上门走访,为投资人解释相关投资政策,介绍虹桥区域内的投资环境,提供各项注册手续的协调辅助,最终有3家企业在虹桥社区内注册成功。虹桥街道通过“双向联动”工作机制不仅发挥了党支部在企业中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也通过它吸引了投资,扩大了虹桥开发区的影响力。
联合平台使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的“创先争优”活动解难解困有场地、有人员、有机制,解决了单一部门服务企业针对性、有效性不强的问题,提高了为企业服务的水平,提速了为企业解决问题的效率,提升了党组织的威信威望,从源头上使“创先争优”活动能推进、能深化。
(四)“双向传递”需求调处法。
为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能取得实在的效果,虹桥街道运用好党的执政资源,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作用,避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边缘化”,为党组织有为、有位创造条件。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遇到问题,需政府协调解决帮助时,先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向综合党委提出书面需求,再由综合党委向经济部门转告,牵头协调,最终协调意见由党组织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通报,形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需求——党组织传递——职能部门解决——党组织传递反馈的红色通道。企业通过红色通道,解决了自身发展的困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通过红色通道使“创先争优”活动有实践的载体、展示的平台。
上海中汐物流有限公司近年来稳步发展,但却面临着多个岗位上人才的流失、缺失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发展。对此中汐物流党总支根据公司的招聘要求向上级党组织提出诉求,虹桥街道综合党委得知企业需要后,主动联系了街道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并和该中心相关负责人共同上门拜访,当面了解中汐物流招聘的具体要求,并着手通过社区内相关渠道寻找符合要求的人员推荐给该公司,为企业解决了实际困难,党组织的威绩由此形成。
荣远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戚玉娣家庭困难,母亲罹患晚期癌症、丈夫骨折失业、儿子尚在求学,荣远物业党支部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向综合党委反映,综合党委知晓后即会同社保科、社区事务受理中心进行商议,决定给予戚玉娣2000元现金补助。虽然不能完全解决戚玉娣的生活困难,但是通过此举党员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更能鼓励其勇敢的面对生活,坚强的克服困境,党支部的威信由此树立。
东银中心大厦地处古北路、红宝石路、金珠路口,是古北新区新落成的地标性建筑,大厦运营初期由于路口交通信号标志设置不尽合理,楼内车辆进出楼宇困难,直接影响了大楼的企业入住率。东银集团党支部将这一情况向综合党委汇报后,综合党委即会同交巡警支队路政科商量此事,短期内便调整了路口的信号灯设置,解决了大楼车辆的出入问题,党支部的威望由此提高。
上海广典互动传媒有限公司近年规模急速扩大,亟需贷款,党支部得知情况后积极与综合党委汇报沟通,综合党委即会同招商中心牵手宁波银行为广典解决融资难问题,党支部的威名由此形成。
百丽鞋业(上海)有限公司现有员工500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为高学历的“新上海人”,但近年来公司人才流失快,究其原因大部分是感觉到由于住房问题难以在上海扎根,百丽党支部在一次书记季谈会上了解到了《长宁区关于人才公寓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内容,希望能通过文件内的优惠政策留住人才,因此当场就向综合党委提交了调处表。综合党委随即联系区委组织部人才办,通过2个多月的努力,终于为百丽成功申请到了名额。日前百丽公司的人事经理王学强和AD品牌部经理郭峰已分别入住位于水城路和万航渡路的人才公寓,每月分别享受1200的住房补贴。
姚虹西路上的宋庆龄事迹陈列馆目前在建,工地总承包方为上建五公司,装饰分承包为东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劳务分包为港荣建筑劳务有限公司。2011年7月,有来电来访反映工地发生了劳资纠纷,综合党委当即会同有关科室上门进行调查。经了解,港荣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因东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工资款迟迟未到位,拖欠29名员工五、六月份工资,由此造成了劳务纠纷。随后综合党委积极联系三家单位进行协商,总承包方答应短期内尽快将工资款汇入东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银行账户,最后港荣建筑劳务有限公司领取现金工资款十一万三千三百元整,当场发放给29名员工,事情由此画上了完满的句号,党建工作也由此开拓了新的阵地。
“双向传递”工作法,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创先争优的落实、深化,较好的解决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创先争优显效难的问题,带动了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加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广大党员也在红色通道的表达、传导、回应、反馈中找到了自己发挥作用的实践载体,增强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自觉自转,切切实实的促进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党建工作的有效性。
虹桥街道党工委将继续依托虹桥区域性大党建这一平台,立足“双联工作法”,注重发挥“1+3”社区党建构架的资源合力优势,注重党群部门和经济部门的工作力量互动,注重为“两新”组织党组织强化政治核心作用创造条件。通过多层面的“双联”,推进“创先争优”。深化认识,注重实践,再接再厉,务实推进,切实为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创造条件,为深化“创先争优”作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