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动态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长宁区人民法院:党建引领育生态,“枫桥经验”绽繁花

2025-04-2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论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法治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了司法审判和多元解纷机制之间的关系,对社会治理现状、人民群众需求、矛盾化解规律进行了准确的判断,为我们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20年前,长宁区率先将人民调解组织引进法院,设立全国首个驻院人民调解窗口,迈出了我国涉诉纠纷委托人民调解的第一步,创造了具有长宁特色的“诉调对接”模式。20年来,长宁区法院和区司法局发挥多元解纷实践先发优势,丰富了“枫桥经验”的新时代样本。

植根党建沃土,夯实“枫桥经验”“根系工程”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依托“宁聚”文化品牌凝聚思想、理论、情感之魂,令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种子扎根于长宁沃土。

思想育根明方向。精心培育“宁聚·长法弘讲堂”学习品牌,将“枫桥经验”纳入政治理论必修课、司法业务专业课,近两年来召开政治学习例会、专题业务培训讲座等百余次,凝聚党员干警“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的思想共识。积极争取党委领导支持,推动长宁区成为上海首个将“万人成讼率”纳入区法治建设和平安建设考核方案的行政区,营造全区参与“枫桥经验”的浓厚氛围。

精神凝根聚人心。传承发扬“燃灯者”精神,举办“宁聚·致敬从法岁月”新老对谈会、开展“宁聚·铁心向党”红色定向赛等活动,通过老中青党员干警互动学习交流,加强党员队伍的向心力和战斗力。针对业务庭室职能多、任务重的特点,定向设置专职党务干部,设立“宁聚星火”立案、诉服、信访等窗口党员示范岗,形成专职党务干部抓党建、凝人心,党员干警做示范、强引领的工作格局。

延伸组织触角,贯通“枫桥经验”“叶脉系统”

构建“前端减纷、中端减诉、后端减案”组织叶脉,输送诉调先锋“叶绿素”,触发党建和业务融合“光合作用”。

打造“1+N”“枫桥经验”主叶脉。围绕平安长宁、法治长宁建设,升级法院诉调对接中心为多元解纷平台,升级基层治理点法官工作室为彩虹桥法治工作站,打造以中心党小组为圆心,辐射全区N个街镇社区、重点产业园区、特色街区的工作站联动机制,通过提供法律咨询、开展巡回审判、化解矛盾纠纷等,架设法治供给端与基层群众法治需求端的连心桥。

织密“前端减纷、中端减诉、后端减案”链状脉。开展“‘枫桥经验’·共建共话”主题党建活动,链接法院、仲裁、政府职能部门业务骨干、基层治理和调解组织行家里手、高等院校新生力量,组建“党员调解先锋”队伍,定期开展“枫桥经验”工作交流和推进互动,如联动市文化旅游市场质量监测和服务中心、市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编写在线预订纠纷调解操作指引、打造调审衔接反馈机制;与区知识产权局会签《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备忘录》,完善司法与行政机关知识产权保护协同治理长效机制。依托立审执党支部联席会议等,围绕程序空转组建跨部门党员治理小组,形成“立案、审管牵头—全院全链联动”的诉源、执源、访源治理的大治理格局。

放大共治效能,培育“枫桥经验”“繁花计划”

丰富党员参与打造“枫桥经验”形式领域,以党建“营养液”滋养“枫桥经验百芳图”。

浇灌能动履职“法治花”。组建以党支部书记为核心,院机关党委委员、院团总支书记、青年党员等参与的“宁聚星火”“枫桥经验”党员示范团队,将能动履职的司法实践从个案实质化解、类案源头疏导向社会治理全域延伸,制发司法建议、“枫桥经验”工作专刊、白皮书10余份,为区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司法智慧支持。

绽放司法便民“解语花”。不断丰富发源于长宁的“凝聚力工程”时代内涵,党员干警深入基层开展“听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系列行动,出台《诉讼服务规范工作场景指南》,以清单化、场景化党建成果推动“枫桥经验”可感受、易评价。深入践行“如我在诉”理念,把做实特殊群体服务保障作为推进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出台《为残疾人提供更优质诉讼服务八项举措》,与区消保委、区残联互通维权数据信息,完善涉特殊群体权益保障机制。


返回列表 浏览数: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