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城市更新的快速发展和居民对高品质居住环境需求的不断提升,长宁区新华路街道社区物业管理矛盾问题日趋突显,基层治理任务繁重。主要面临的挑战有:一是小区数量多、类型多元、老旧小区占比较大,社区建成度高达96.1%,有售后公房、早期商品房、花园洋房、高端商品房、系统房、部队房等多种类型小区,在小区治理中存在问题多,治理难度大。二是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基层矛盾纠纷增多,法律关系复杂,居民区党组织应对能力有限,需要街道层面加强工作指导,配强专业力量,做强能力支撑。三是业委会自身能力有欠缺。业委会规范化建设水平较低,仅有15%的业委会能达到合格及以上标准。同时面对利益协调难、工作推进难等问题,缺少专业的理念知识、创新的工作方法,亟需给予赋能支撑。
基于此,长宁区新华路街道创新推出新华社区业委会互学共促联盟,改变“到处灭火”的被动局面,在共性问题、专业支撑、队伍赋能等方面主动出击,发挥街道在党建引领物业治理中的统筹协调作用,促进资源共用、问题共商、队伍共建、成果共享,探索解决社区治理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的有效路径。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
突出把握联盟的“三个特性” 党建引领是推动业委会工作实现正向发展、规范化建设的根本保障,在业委会互学共促联盟建设中,新华路街道突出把握好三个特性。 一是在联盟召集人选上突出政治性。注重培育联盟“带头领雁人”,从联盟中的老党员、老劳模、老先进业委会主任中,选拔了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口碑好的主任担任首批轮值召集人。联盟成立后街道主要领导与轮值召集人开展集体谈话,着重强化联盟召集人政治意识、思想觉悟、责任使命,社会工作办安排专人常态化对接联盟工作,推动轮值召集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在联盟服务内容上突出引领性。重点围绕上级关注、基层关切、居民关心,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业委会成立和运作、电瓶车入户和飞线充电、加装电梯等基层治理十大难点热点问题,组织联盟召集人形成议题开展研讨,重点引领街道各业委会找准工作方向、补齐工作短板、提升服务水平。 三是在联盟运作上突出协同性。积极融入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大格局,借助平台建设加强街道部门与居民区的工作联动,同时着力整合多方资源,推动物业、业委会、院校、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在条块联动、多元治理中破解繁杂的物业治理难题,着力打造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以机制建设为保障 着力推动联盟常态长效运作 坚持把推进业委会建设作为长远之计,通过不断完善业委会互学共促联盟运作机制,推动联盟在基层治理中常态长效发挥作用。 一是建立互学交流机制。在学习方式上,做到“请进来、走出去、相互看”。“请进来”:邀请专家学者、法律、审计等专业人才开展主题学习,如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何海兵作“在业委会换届选举与日常运作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培训。“走出去”:组织参观市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创新实践基地,从兄弟区和街道的先进做法中汲取经验。“相互看”:组织联盟业委会相互参访并学习经验,加强街道业委会间的交流合作。如联盟成员到红庄居民区业委会开展了“业委会的魂:党建引领,居委指导”参访交流活动,学习先进经验。在学习频率上,做到月月有内容,季季有活动。即每月编撰发布一期学习简报,每季度开展一次主题沙龙,每半年开展一场参访学习活动。在学习内容上,注重“学思想、学法规、学案例”,学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物业管理相关典型案例选编》等,帮助业委会掌握专业知识、法律法规、工作方法。 二是建立领题调研机制。街道主要领导及相关业务分管领导与业委会互学共促联盟定期座谈交流,了解当前社区治理中业委会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将推动工作与解决问题相结合,领题开展调研,通过走访查看、个别访谈、座谈交流等方式,就商品房老旧电梯更换、业委会换届改选、居民区法律事务等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做好调研成果转化,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指引,实现联盟工作与街道工作的紧密结合、良性互动。 三是建立建言献策机制。充分发挥业委会主任的能力、资历、经历优势,鼓励业委会主任积极为社区治理工作建言献策。如主动收集业委会主任在联盟研讨会上提出的意见建议,整理形成简报直报街道主要领导,对于好的建议,街道充分吸纳,使其成为社区治理的“金点子”。如联盟召集人、原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柴俊勇,在联盟会议上提出,做好业委会工作必须要靠“六个力”(党组织的凝聚力、居委会的组织力、业委会的号召力、物业公司的执行力、志愿者的响应力、社区民警的保障力),该条建议被街道采纳,纳入“新华社区营造学院”的培训内容,帮助更多社区工作人员提升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的工作能级。 以队伍能力提升为抓手 持续扩大联盟服务能级 把能力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着力提升业委会专业力、执行力、影响力。 一是组建“赋能团”,提升业委会专业力。联盟邀请来自政府职能部门、党校高校、社会组织、企业等领域的一批社区治理、物业管理、法律法规专家人才组成“赋能团”,通过定期会谈、个案咨询等方式发挥智囊作用,积极为联盟提供专业、精准、及时的支持和帮助,推动业委会提升专业化运作水平和解决社区治理问题的能力。如赋能团成员众蚁社区创始人韩冰积极帮助协调了淮海花园业委会换届改选复杂矛盾,并就街道的共性问题、疑难问题开展调研、形成建议,同时为每个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业委会主任送上了专著《业委会存续之道》,作为工作参考。 二是落实带教结对,提升业委会执行力。充分发挥以“老”带“新”、以“先进”带动“后进”的社区工作优良传统,组织6个业委会开展了带教结对工作,通过邀请被带教人员列席带教人员所在的业委会会议等方式,手把手地教理念、教方法、教技巧,帮助做好业委会规范化建设、红色业委会创建等工作。同时通过带教工作,推动业委会加强工程、审计、财务等专业人才、专业资源的共享,切实提升“新建、后进”业委会及业委会主任的专业水平和执行能力。 三是加强典型培育,提升业委会影响力。联盟积极推动党建引领下的红色业委会创建工作,推动业委会成员积极展示工作成果,争做先进典型,努力营造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现有2家业委会成功创建了区级红色示范业委会,4家业委会创建街道红色特色业委会,推动了红色业委会从“先行先试”向“先行示范”发展,以点带面扩大业委会在小区治理中的影响力。